1、彻底、心无挂碍 、率性VS分寸
就做事而言,鲁智深有两个特点:
一、做前三不: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
不惹事、不生事,是心无杂念,不怕事是是有底线、有底气。
二、做后三不:不悔,不怨,不惜。
不悔己做的,不怨受惠的,不惜失去的。
这就是佛家说的心无挂碍,一丝不挂。
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
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一般人,对人好都是求回报的,可能有时自己都意识不到。如果别人对你没有回报,不管是感情还是物质上的,人就会抱怨与愤恨,这也符合普遍人性,无怨无悔的要求有点高。连一般的父母也不能免俗,有的把孩子当成一种投资,当然人性是复杂的,也是有感情的,但是不能完全免私。人性的复杂就来源于失去了本心的简单,做事无法彻底,鲁智深做事能彻底、无挂碍,这本身就是无私、无我的表现。
我觉得,平常人性的复杂,大多是私心妄念,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所以也就不能合乎自然规律---自己的发展规律、孩子的发展规律,平常人容易没有平常心就是这样来得,就容易焦虑,难以淡定从容。
他只是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这不就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我自己是率性有余,有分寸不足,孩子有时就会怕我,所以就要反思自己了,让别人感到害怕,不是好兆头,说明自己过分了!所以我需要加强底线原则这些的修养,脑子里要有红线,对不可为之事要加深认知,要好好琢磨可为与不可为这块。我就是可为太多,不可为太少!
2、简单无谋与智慧
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
一、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
二、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
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于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
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他竟然坦然接受了。而且,接受之后,他竟然就认了,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作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一件直裰,一穿终身。令我们非常吃惊的是,他还就真的成了正果。简单到最后,就是智慧。大道至简。
3、文学人物形象的影响
鲁智深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高贵,是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是《水浒》这部小说给我们树立的一个人格精神坐标。文学是塑造精神气质的。好的文学,总是建立一种人格坐标。《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次悟道,就是源于鲁智深的人格启发,也是由于他们天性接近。贾宝玉和鲁智深根性的东西很类似:彻底,简单。最主要的还是彻底。他们都容易同情弱者,但情不障我,可以真正放下的原因就是本性天真、发心无求,无求才能彻底。
《水浒》中的英雄,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如同李赞说的,出于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这种最初一念之本心,就是孟子说的是非之心: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恶的,就去打。见义勇为,容不得反反复复的算计。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
鲁智深是经典人物,值得深度挖掘与分析,值得反复琢磨,我把鲁智深已经放到自己的人物收集库里了,希望不断加深对他的认知与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