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卷有益:《王阳明:一切心法(上)读书笔记》(2017-10-0

开卷有益:《王阳明:一切心法(上)读书笔记》(2017-10-0

作者: 周益军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13:54 被阅读29次

    ★阳明心学总是强调学问须在“事上磨炼”----以今天的概念来约略表述的话,这就是要人在实践中将思辨获得的理性知识转化为不假思索的情绪反应。

    投资投机,最重要的是自律自控。你见识眼光再高明,技术再高明,关键时候没有自律自控,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相对来说,价值投资对自律自控能力的要求要低一点;投机,交易,主要靠自律自控。

    佛家戒、定、慧的修行方法,对于交易可以有很好的参考。戒是戒律。有些交易专家提出:以戒为师,非常有道理。你按纪律,按规矩做,不是率性而为,才有可能不犯大的差错。在市场上交易,你首先要不犯大错才可能生存。很大程度上,贪婪、恐惧、焦虑这类心理以及在这类心理主导下的行为,是人类的基因留下来的,克服这类心理是反人性的:我们知道要反贪和反恐,可是我们就是做不到。阳明心学强调学问须在“事上磨炼”,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如果工夫到了,反贪和反恐变成不假思索的情绪反应,我们会不会很厉害?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用小笔资金做交易时,你会发现成功率很高,总是能赚钱,可是资金量一大,心理压力下,操作立即扭曲变形,大亏损立即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出现,说明你的工夫和能力还不能匹配对应规模的资金量,你应该继续维持小的资金量慢慢练工夫,慢慢增加资金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于求成,必败!按规矩按纪律应对各类情况,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因此需要高手指导下刻意地、长时间地训练。

    ★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二年矣,历瘅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偿一日之戚戚也。意即历时两年而能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每一天都不曾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意志力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生理机能。王守仁日夜端居澄默,积极做着正能量的心灵建设,终于胸中洒洒,平静自若,而陪着他一路到龙场的从人反而尽数病倒了。

    模仿并追随强者,是所有群居动物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生存本能。攀高踩低这种道德标准里备受鄙夷的人格其实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优势。

    学习就其最本质的意义而言,并不是使我们能正确地“认识”世界,而是使们能够妥善地“应对”世界。

    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自宋代起,儒学分为理学与心学两途,理学以朱熹为代表,心学以陆九渊为代表,前者讥讽后者空疏,后者讥讽前者支离。理学门径清晰,学术系统里的评判标准也更容易把握,很便于学者入手,心学却很像慧能以后的禅宗,门径模糊,标准不清。

    皮格马利翁效应:你对一个做出怎样的期待,他就会相应地做出怎样的改变。老师如果总是夸奖一个笨学生聪明好学,后者的成绩真的会有显著提高;丈夫如果总是夸奖懒惰的妻子厨艺绝佳,后者真的会变成一个下得厨房的贤内助。皮格马利翁效应仅仅适用于长期关系,重复博弈才是这一规律的适用范围。王阳明后半生的各种大事件里,极其圆滑世故,以小人招数来应对小人的。如果没有这些手段,生存下来只怕都是个难题。

    儒家:君子喻于义,是非对错一定要说清楚,成败胜负完全可以不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相当迂腐幼稚的处世哲学,但这恰恰就是儒家对君子的要求。----原来书呆子是这么来的。现在看来,非要分辨对错,其实是一种病态。要求公平也是一种心理病。

    ★知行合一:今天似乎很难想象,这个貌似有一点愚蠢的命题当时是如何激烈地撼动着世道人心。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首先是一个实然命题,即知与行其实是一回事,或者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知属于认识范畴,行属于实践范畴,有认识未必有实践,反之亦然。知与行分属二事,这显然是全人类的常识。“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这是讲知易行难。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强调知行而一,我的理解,是离开了实践,离开了“行”的知,可能是浮于表面的知,不是真正的知。

    王守仁的论调暗合西方哲学自苏格拉底以来的一项经典命题,即“意志薄弱”这种事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说只是一种假象,所有“意志薄弱”这种事归根结底都是知之不深的缘故。一个对海洛因的危害有绝对真知并且绝不愿意以健康为代价来换取吸毒快感的人,他戒毒成功的概率会有多高呢?倘若向王守仁以及苏格拉底以来拒绝承认意志薄弱的哲学家们抛出这个问题,他们会怎样回答呢?有关意志力,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知识会承认意志力的存在,并且人的意志力是有很的,顾此会失彼。参见《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王守仁的“本体”概念,就是指本来面目,不是西方哲学里的本体论概念。逻辑思辨确实不是王阳明的强项,知行合行的一套说辞,漏洞百出,很难自洽,所以要透过文字认真体会王守仁的用心。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一定要和他对“立志”的强调结合来看,这个关键是为很多人所忽视的。如果缺少立志,知行合一就会变成一个绝顶荒谬的命题。

    王守仁毕竟把世界看看得太简单了。庄子.则阳有一段议论,说贤人伯玉行年六十,每每曾以为对的后来却认为不对,天地万物复杂莫测,人们只晓得重视已知的东西,却不晓得凭借无知的道理。庄子的话高明之极,政治学、经济学所仰赖的正是无知之知。快如市场经济原理、哈耶克的扩展程序,英国政治传统里与大陆理性主义相悖的经验主义,莫不如此。无论什么认知,都不会是终极真理。

    王守仁所关注的仅仅是道德,他生活在价值一元化的时代,他相信儒家经典就是终极真理。王守仁所面对的社会,儒家学术早已沦为从书本到书本的死知识。大家读圣贤书不是为学圣贤、做圣贤,而是为了考中科举,从此跻身官僚阶层,尽情享受由这些死知识带来的黄金屋、千名目粟、颜如玉。在无数的聪明人眼中,读圣贤书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在职业生涯中真正要拼的是算计,是权谋。

    儒家的政治哲学之所以在今天行不通,是因为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保留着宗族结构的乡村里,还勉强有几分土壤。

    陆学要人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不断磨炼道德,这便是“尊德性”的一途;朱学要人在万事万物上下功夫,不断求知,这便是“道问学”的一途。朱陆异同的核心在于方法论意义上的“向内”还是“向外”。

    阳明心学的立志和知行合一相结合,对当下社会个人的生存发展、职业规划是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卷有益:《王阳明:一切心法(上)读书笔记》(2017-1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be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