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1岁女大学生,在失联20余天后,于8月4日被警方证实已经遇害,系被前男友伙同另外两人杀害掩埋,前去云南之前二人发生过争吵,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其男友曾陪同其父一同报案,一时间许多女性同胞脊背发凉。
和杭州杀妻案有共通之处的是杀人凶手在行凶后都能从容不迫,尽显淡然难免让人心有余悸,不少女性连连发生称已经恐男。而面对不少铺天盖地的声讨,也有男同胞出来发声,声称被女性同胞一杆子全打死的脑回路吓到,已经恐女。
其实,无论是女性同胞所说的“恐男”,还是男性同胞所说的“恐女”,都是被带节奏后的情绪对立。只不过女性同胞的发声相对合理,叫人容易产生理解之情,相对于恐男,男性的恐女就容易让人觉得是为了声讨而声讨,有些胡搅蛮缠之意。因为两起案件的受害者是女性,行凶之人是男性,在这时候出现的声音是以偏概全,那紧随其后的关注者是先接受了这个信息,而不是先思考,这就容易被带节奏。
其实,二者大可不必对立,因为我们真正“恐”的都不是对方这个群体,而是犯罪分子,手段残忍的犯罪分子。从这一角度来看,无论是谁,在根本上都是恐惧那些淡定犯罪之人,因为这样的人犯罪更让人难防,所以我们担心自己会在无声无息中受到侵害,继而为自己筑起一道保护围墙,宁可远离,把自己置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之中。
犯罪分子本来就无男女之别,男的有犯罪分子,女的同样也有,只是在力量上硬碰硬的时候,女生始终是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女性同胞们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就不给硬碰硬的机会。
然而,你会发现身边生活正常的女性同胞并不担心会遭遇不测,更不会把案件不会作梗开玩笑,只会默默地关注案件调查过程。真正会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带节奏的,更多的是那些从一而终的孤儿,为何?反正我也没体会过,没经历过,看到的是这样,我就可以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作梗调侃的也是这类人,能够保持理性思考的只会感叹一下人性的黑暗,默默地关注着。其中也不乏公知和媒体人,他们以此博得流量,越控制不住情绪,越容易发声,越想争吵,你来我往,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流量就会被推到波峰。那些生活正常的女性同胞为何不会因为两起案件就被带节奏呢?因为陪在他们身边的那个人是自己了解的人,接触到的不是这样的人,她就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案件中的残忍之人。
既然我们真正恐的是犯罪分子,那就可以扭转情绪对立,把矛头统一,才能达到一定的敲山震虎作用,让那些可能会犯罪的人见识到沦为公敌的后果,让他们看到犯罪的后果不止法律,哪怕这样的作用很微弱,那也是团结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