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参加了一场小型的技术交流 Meetup,碰到了一位从事 IT 行业二十余载的老哥,聊了一些项目和团队管理相关的东西。因为有三个月的短暂任职,他对 TW 也非常熟悉。虽然最后因不太适应非常浓厚的工程师文化而选择离开,但对 TW 的敏捷文化和实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在想,如果我不是来自 ThoughtWorks,会不会仍有这样的对话机会。
回顾职业生涯,IBM 是我截止到目前的事业生涯里面任职过的最具知名度的公司,刚加入蓝色巨人的期间还有那么一丢丢的优越感,毕竟 IT 行业里的百年老店。和圈内人一起参与活动的时候,也比较受到同行的尊重。和客户之间也非常容易去建立信任和达成共识。
曾几何时我以为那是我自己的能力,当我离开的时候才知道并不是。
2016年的冬天,我只身一人去贵阳和某银行的客户做云计算方面的交流。头天熬夜到凌晨准备好的 PPT,在飞机上还在尽心尽力的不断打磨,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在客户交流中展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找到可以合作的契机。
冬天的风还夹杂着点小雨,自己临时出差也没有带伞。到了客户约定的地点之后,愣是在门口等了快一个小时客户才来。满以为客户会组织相关的干系人来听我讲述一下公司云计算方面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可结果就是我和他两个人在门禁管理员旁边的沙发那里聊了起来。整个过程大概半小时,比我从酒店到现场的时间还短,精心准备的 PPT 也没能用上。聊到最后想进一步开展沟通的时候,也是被各种理由给搪塞过去了。
这种落差在第一时间我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根本没有料到从 IBM 到一家不那么知名的创业公司,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在那个时候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很多时候同行给予的尊重、客户给予的信任,并不是自己的本身有多厉害,其实别人尊重和信任的只是自己背后的平台。
来到 TW 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尤其是在软件服务行业,提到敏捷基本就会和 TW 相关联。
TW 是软件服务行业唯一一家能够站着把钱赚了的公司。
这是我在某一次交流后的晚宴中,某大型公司的 CEO 助理给予的评价。
谈敏捷实践的时候不要拿某厂来举例,去看看 ThoughtWorks ,会发现他们那都是假敏捷。
这是周末和我聊天的老哥,说他听到在介绍某敏捷活动主持人的话术后的想法。
在为 TW 被业界认可感到高兴和荣耀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在 Agile 或 DevOps 的圈子里,我的影响力在哪里?我现在所处的水平是属于我自己还是属于我所在的平台?如果哪一天我离开了 TW ,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答案其实心里也基本有数,就像我以前心里喷的那些领导一样,“离开了这个位置,你什么都不是!”
我们可以利用平台的优势便利的去做成很多事情,但时刻警醒洋洋得意的自己:
“并不是你自己有多厉害,而是来自背后大的平台。离开了这个大的平台,或许自己什么都不是。”
好在,我们可以在平台中慢慢变得厉害,同样,平台会因为我们的厉害滋养出更多厉害的人。
相得益彰,各得其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