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文字一一小篆

作者: 楚天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22:43 被阅读36次

        秦王朝统一中国以后,凭借中央集权的威力,罢黜六国古文,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种统一的、标准的文字一一小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为地对文字进行系统的规范,是汉字的一大进步。

        小篆作为实用文字,因其书写繁复,在通行不久便退出了交际的舞台;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小篆却为历代的书家所推崇,其影响绵延了一、二千年,至今未衰。习书者能写好小篆,不仅在篆书的领域里大有可为,而且对于写好隶、楷、行、草各体也是大有裨益的。篆刻,方寸之间的取舍,更离不开识篆、写篆、用篆。

        湛江市寸金印社涂乃光社长送了我一本学习篆书的书《500字通篆》,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著名书法家及文字学家林子序先生撰稿并编辑出版。一本很有启蒙意义的篆字学习工具书,对我这个篆刻爱好者来说十分重要。那古老而又美丽的文字,每一个都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传承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

        学习《500字通篆》,使我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每日一字,每字一篆。按照一方一部首,一部首几关联的形制,精选优质寿山石进行篆刻,并对所篆刻的部首及关联字,以边款的形式,从字义上作简单的分析、说解。

        美丽的文字,实体印章的感受,习篆入门的快乐,都一一体现在这方寸之间。

        今天作为篇首,推出的是与人或人体有关的部首及关联字。

        玉石传精神,书文以载道。

        楚天风撰文并摄影,2018年8月29日於港城湛江

左"人”,右下"脑"
部首"人″上石,待篆刻 印面"人″ 吊,像人背负弓箭之形。《吴越春秋》载,"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人持弓助之。此释吊从人弓之意。"本义为"慰问死丧″。小篆由甲、金文演变而来。 上为"克",下为"吊″。克,像人头顶载重物之形。人可以头顶重物,故"克"字有"能够"、"胜任"的意思。 面上为"脑"。《说文》:"头髓也。″本义是"脑髓″。《段注》:"囟者,头之会、脑之盖也。头髓在囟中,故囟曰脑盖。″脑,小篆从亻,非从月。 上为"侵″,下为"身″。"侵",《说文》解释为"渐进也。从人,又持帚。若掃之进;又,手也。″本义即"渐进″。由人、手持帚会意。林义光《文源》解:"像扫者持帚渐进,侵迫人也。″"身",像人的身躯。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契文从人而隆其腹,像人有身(孕)之形。"本义为"身体"。 边款内容:人。部首人,甲文作亻,像弓腰、曲腿、垂臂之人侧面之形。小篆作入。部首人篆书的关联字"介、身、侵、吊、克、脑”的篆书。 侵、身 克、吊 脑、克、吊 克、吊、侵、身 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丽的文字一一小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jl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