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特别火的小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说的是一盏化身为人的艺术品——中华缠枝薄胎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在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记者的帮助下,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
在剧中有一个情节是小玉壶跟记者永安回到他家的时候,嘀咕了一句: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她为什么说这么一句话,直到第三集中出现了大量大英博物馆的艺术品,我们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憋屈地挤在一个个小小的展柜里,很多文物甚至连玻璃罩都没有,观众随手就能触摸到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所以小玉壶刚出现的时候脸上是脏兮兮的。
看到这些,我们不禁会想:这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在遥远的大英博物馆?又经历了什么才会呈现如今这种“病骨支离”的状态?
事实上,每件艺术品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迎来了属于它自己的命运。它们可能在一夕之间身价倍增,也有可能遭遇一些莫名其妙的袭击而面目全非,这些都是《艺术终结者》中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本书作者吕宸,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Coursrea《艺术史》的课程助教,是抖音300万的人文科普博主。他的爱好广泛,曾经担任北大青年摄影学会会长,拍摄过“进击的巨人”系列作品;还是北大燕语配音社创始人之一,给孙悟空等配过音;参加过第二届成语大会,郦波老师评价他:“脖子以下全是腿,脖子以上全是嘴。”
《艺术终结者》是吕宸写给父母的书,因为他的父母都是警察,破获无数大案,但他们却很少提及艺术品犯罪。事实上艺术品犯罪不但是所有犯罪中不可否认的一部分,而且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它还是会对后世产生深厚影响的一种犯罪。
一、手段
每件艺术品从它被创作出来以后,都有可能遇到一些不可预估的损坏。有的永远失去踪迹;有的再也难以复原;有的却藉此名声大噪。
本书分四个章节,列举了关于艺术品的四种犯罪手段。
1.偷盗
偷盗是艺术品犯罪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偷盗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对艺术品造成伤害。
然而,就有这么一个幸运儿,被偷了以后,它反而引起大众重视,身价狂飙,这就是《蒙娜丽莎》。
追究其原因是因为意大利人认为佩鲁贾的偷盗是爱国行为,而法国人认定他是小偷;另外大家一直没有搞清楚《蒙娜丽莎》究竟画的是谁,这无疑为这幅画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在追捕罪犯的时候,警察曾经调查过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咖,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最后一个原因更加离谱,当《蒙娜丽莎》失窃的时候,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正在风靡欧洲,很多人自诩为现实中的“福尔摩斯”,纷纷加入破案的行列。
天时地利人和,《蒙娜丽莎》就这么由一幅绘画模板,一跃成为艺术品中的顶流。
2.毁坏
除了偷盗,艺术品还经常被一些人故意毁坏。著名的《夜巡》被裁切、被刀割、遭盐酸喷;列宾的作品被划伤;哪怕是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塑也不能例外,《圣母怜子像》曾经惨遭15锤,圣母的手臂被砸断,鼻子被砸掉。精美的艺术品们被摧毁得触目惊心。
有些还能修复,可是更多的艺术品却再也无法复原。
3.战争
战争是对艺术品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种形式。
拿破仑的军队里有一支167名学者组成的队伍,专门帮他掠夺艺术品。他们统一把抢到的艺术品运回巴黎,巴黎的“世界艺术之都”就是拿破仑时期奠定的。
二战时期,是艺术品的另一场浩劫,据资料显示,整个欧洲在二战时期有20%的艺术品遭到纳粹的掠夺,至今仍有10余万件没有偿还。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很有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
4.修复
既然是修复,怎么可能还会毁坏?
事实上,有不少艺术品就是被修复坏的。比如“猴子耶稣”原本是《戴荆冠的耶稣》、木雕圣母被刷上死亡巴黎粉等等。
绝大多数的艺术品并没有《蒙娜丽莎》的好运,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些文化遗产。
二、为何
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艺术品的被偷、被盗、被毁坏并不是它所能决定的,那么这些犯罪分子为什么对这些艺术品下手呢?
说起来,艺术品犯罪的理由真是千奇百怪。
有的人本身是警报系统公司老板,却以身试法偷盗艺术品,据说他为了致敬自己的偶像,特意去偷盗了偶像制作的艺术品,并且采取了和偶像当初偷盗东西以后一模一样的藏匿方式。
还有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为了阻止逮捕英国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潘克赫斯特夫人,不惜持刀毁坏《镜前维纳斯》。
而偷盗《蒙娜丽莎》的佩鲁贾,他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意大利创作的,理应属于意大利。它出现在法国的原因,一定是拿破仑时期抢去的。
估计拿破仑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抢劫,竟然造成了几百年后的这一出好戏吧。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然而很大一部分人是由于精神病发对艺术品发动攻击,比如破坏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像》的拉兹洛就是一个精神疾病患者。还有破坏《夜巡》的威赫姆斯,在事发前他刚在博物馆附近的餐馆吃完饭,餐后他顺走餐馆的面包刀,转身就去《夜巡》上狠狠地划上十几刀。
至于这些人是真有疾病还是别有用心,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行为确确实实对艺术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至于像拿破仑、纳粹这种,藉着战争而大肆占有、毁坏艺术品的,除了想满足个人私欲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消除别人的文化。
在战争中,总有一些人想浑水摸鱼,把艺术品据为己有,或者把别国的艺术品据为自己国家所有。例如我们在大英博物馆的那些珍贵艺术品,大多数是在战争年代被英国列强捋走的。
一件不太出名的艺术品,在毁坏以后居然获得了大量的流量。某些人就像掌握了流量密码,不能偷盗、毁坏,那就借着修复的名义毁坏吧,毁坏以后说不定能创造出巨大的利益呢。
艺术品本来就有自己的生命期限,不管是何种原因的毁坏,都会缩短这一时间。
三、觉醒
还记得周润发主演的《纵横四海》中,他们为了偷一副名画,钟楚红佯装要化妆,偷偷在画的一角喷了点香,此时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只小狗,在同样的位置撒了一泡尿,导致他们在偷画的时候一时没有辨认出来。
当年看到这段只知道傻笑,却没想过不管是香水还是尿液都是液体,它们不可避免会侵袭到名画本身,对名画造成破坏。
事实上,艺术品犯罪并不像电影里表现的那么曲折离奇,但是它的案例都是独立的,其手法独特而不可复制,有时奋勇保护艺术品的人还会给案件增添难度,这使得艺术品在各种保存环境下状况百出。
每一件艺术品不但带有作者的思想,还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在漫长的历史中,艺术品的失窃、毁坏层出不穷,让人痛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越来越意识到艺术品保护的重要性,除了采取更加完善的安保措施以外,群众也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渐渐的开始自发地保护艺术品,和那些盗窃、毁坏艺术品的人作斗争。
比如在拉兹洛毁坏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怜子像》时,就有群众自发地拉住他,2021年,当有人想在荷兰的赞斯博物管偷盗莫奈的《赞河风光》时,周围的观众也是自发地上前想抓住小偷,最终成功阻止了偷盗行为。
除了群众自发行为以外,世界各地还成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组织。
比如二战时期,美国陆军成立了一支由400个军人和一些专家组成的特殊队伍——“古迹卫士”,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历史文物和文化古迹免受破坏。在他们的努力下,抢救并保护了大批珍贵的艺术品,这件事还被乔治·克鲁尼拍成了电影《盟军夺宝队》。
针对战争毁坏,世界各国还拟定了很多像《利伯守则》、《海牙公约》、《罗马规约》等一系列的规定和国际公约,让今天的我们有更多的依据去保护艺术品。
如今,保护艺术品已成为人类共识,那些破坏艺术品的人会受到来自全世界人民的谴责。
结语
艺术品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不但承载着艺术家本人的思想,往往还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缩影。《艺术终结者》里的故事有时令人叹息,有时令人愤怒,有时又会让人无奈摇头。
作者除了采用诙谐幽默的笔触,让很多苦于没有艺术细胞的人,能轻松记住一串西方艺术瑰宝及其背后的故事,增添茶余饭后有谈资以外,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保护艺术品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唤醒我们保护艺术品的责任心。
纸寿一千绢八百,不管是纸质的还是其他材质的艺术品,它都有一定的寿命,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延迟这一天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