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散文想法
孩子的“第三人称”

孩子的“第三人称”

作者: 暮沄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7:30 被阅读80次

    在我们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聊关于孩子的话题时,总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即便孩子就在身边,也旁若无人一般。

    比如,我爸老是让我给孩子夹菜,他总说:“给他夹点菜吧”。我妈让我给孩子洗漱,她总说:“给他洗漱,早点睡吧”。孩子爸爸想给孩子买玩具,他总说:“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你问问他喜欢什么样的”。而此时,孩子就在身边。于是,我的回答也顺理成章:他又不吃,或者他不洗漱,或者你问他吧。

    总是这样说话,孩子好像在他与我们之间安装了一道隐蔽的门,常常自动屏蔽掉我们的对话,还总有延时反应。比如,我刚说完“你问他吧”,家里人无论怎么喊他名字,他也像在另一道门里,怎么也不答应。

    原来我总觉得这是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后来,我意识到,会不会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的跟他说话,他才自动屏蔽掉我们的问话?

    那天,在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里看到一篇文章,写关于孩子独立的。小儿子菲力普跟妈妈说,妈妈的华人朋友有一个特征:“就是,当他们要问我什么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是看着你的,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却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我。”

    于是,我特别留意了当我和孩子外出时,大人之间的对话。确实如菲力普所说。

    比如,去孩子舅公家做客,吃饭间,孩子舅公和舅妈热情的夹菜给孩子,要盛汤时,却对着我问:“他喝不喝汤?”我只能转头问孩子:“你喝不喝?”

    一位教育哲学家曾说过,人和人之间应该是“我与你”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这一点对每一个人都适用。“我与你”有面对面的温度,“我与他”面对面却感觉冷漠。

    大人的世界里,画了个圈,把孩子框在了外面。圈里的人彬彬有礼,知书达礼。圈外的人,融不进来,因为他们是孩子。

    在我们眼里,他们只是个孩子,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独立的人。大人们习惯了“第三人称”,也习惯了帮孩子做决定。

    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慢慢的学会了吃饭穿衣上厕所……几乎所有的生活技能。他们慢慢懂得了礼貌和尊重,懂得了选择与自由。

    他们是独立的人。总有一天,他们会宣告,我长大了!“像甘地像英国说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第三人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nf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