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散文想法
孩子的“第三人称”

孩子的“第三人称”

作者: 暮沄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7:30 被阅读80次

在我们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聊关于孩子的话题时,总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即便孩子就在身边,也旁若无人一般。

比如,我爸老是让我给孩子夹菜,他总说:“给他夹点菜吧”。我妈让我给孩子洗漱,她总说:“给他洗漱,早点睡吧”。孩子爸爸想给孩子买玩具,他总说:“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你问问他喜欢什么样的”。而此时,孩子就在身边。于是,我的回答也顺理成章:他又不吃,或者他不洗漱,或者你问他吧。

总是这样说话,孩子好像在他与我们之间安装了一道隐蔽的门,常常自动屏蔽掉我们的对话,还总有延时反应。比如,我刚说完“你问他吧”,家里人无论怎么喊他名字,他也像在另一道门里,怎么也不答应。

原来我总觉得这是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后来,我意识到,会不会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的跟他说话,他才自动屏蔽掉我们的问话?

那天,在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里看到一篇文章,写关于孩子独立的。小儿子菲力普跟妈妈说,妈妈的华人朋友有一个特征:“就是,当他们要问我什么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是看着你的,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却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我。”

于是,我特别留意了当我和孩子外出时,大人之间的对话。确实如菲力普所说。

比如,去孩子舅公家做客,吃饭间,孩子舅公和舅妈热情的夹菜给孩子,要盛汤时,却对着我问:“他喝不喝汤?”我只能转头问孩子:“你喝不喝?”

一位教育哲学家曾说过,人和人之间应该是“我与你”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这一点对每一个人都适用。“我与你”有面对面的温度,“我与他”面对面却感觉冷漠。

大人的世界里,画了个圈,把孩子框在了外面。圈里的人彬彬有礼,知书达礼。圈外的人,融不进来,因为他们是孩子。

在我们眼里,他们只是个孩子,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独立的人。大人们习惯了“第三人称”,也习惯了帮孩子做决定。

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慢慢的学会了吃饭穿衣上厕所……几乎所有的生活技能。他们慢慢懂得了礼貌和尊重,懂得了选择与自由。

他们是独立的人。总有一天,他们会宣告,我长大了!“像甘地像英国说不!”

相关文章

  • 明媚不忧伤

    摘自某次个人简介,老师说要用第三人称,好假的第三人称 (๑•́ ₃ •̀๑),有木有(^з^)- ...

  • 单三形式

    [TOC] 单数第三人称 单数第三人称谓语需要加-s。 单三变化规则 单个人作主语 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和人称代词,...

  • 过去的回忆

    第三人称

  • 第三选项

    当误会解除 需要第三人称的解释 当你的秘密 需要第三人称的注释 当你的笑容 在第三人称面前一层一层绽透 当你的关心...

  • 故事中的第三人称视角

    最常见的视角是第三人称视角,用过去时描述人物的行为动作。它分为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 一,第三人...

  • 如何在不同的文章中使用第三人称

    一、在学术型文章中使用第三人称 1 在所有的学术型文章中都应该使用第三人称进行写作。第三人称是从外部视角进行阐述,...

  • 孩子的“第三人称”

    在我们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聊关于孩子的话题时,总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即便孩子就在身边,也旁若无人一般...

  • 19.02.10

    Todd Li《第三人称》

  • 固执且偏执的我

    只爱看第三人称的书。

  • 草房子——细马

    文/北左夏右 赏析:文章运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写了一个被领养孩子——细马的故事。文章以邱家夫妇结婚很久了也没个孩子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第三人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nf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