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BIM与数字孪生记
管理者眼中的BIM:为企业赢得最优的投入产出比

管理者眼中的BIM:为企业赢得最优的投入产出比

作者: 小皮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0-10-13 17:22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摄图网.jpg

    随着交通运输部《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类推广BIM应用政策文件的发布,以及市场对BIM应用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考虑和决策应该如何开展BIM应用的问题。

    有来自3家企业管理团队的负责人,从决策者的视角解读BIM,探寻合理且落地的BIM执行方案,以期为企业赢得最优的投入产出比。

    图片来自摄图网.jpg

    BIM不是决策者眼中浮华的PPT

    如果你经常关注BIM的新闻和政策,那一定有一些宣传会反复冲击你的眼球,一遍遍地告诉你,“工程界的技术革命要来了……只要用了BIM,就能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甚至还有一个高逼格的噱头。”

    难道BIM的作用被夸大了?方案汇报时,展示给领导看的PPT,真的只是华而不实的未来愿景吗?

    在西南某交通设计院总工程师刘总的眼里,“BIM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工具,而是一个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种新技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利用BIM的3D可视化呈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流沟通时的信息歧义和误解。更重要的是因BIM的应用,更加强调跨专业、跨阶段的协同作业,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障碍,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建设周期。BIM为项目的各个环节,赋予了物理和功能特性上的数字化表达方式。

    对此,某省级交通规划设计院的副总经理杜总也表示:“目前BIM是实现基础设施工程数字化最有效的技术,是工程全寿命周期建、管、养、运数字化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

    新技术的出现是好事,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老问题,更是好事。从本质上来说,BIM不同于传统的CAD,“BIM技术可以解决一些传统手段难以表述的异形、复杂的结构问题,但现阶段由于相关标准尚未统一,以及BIM软件的成熟度有待提高,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来看,作用还不是太明显。”四川某公司熊董事长介绍道。

    其实,BIM的作用是存在的,被夸大的只是BIM的效益,从企业决策人的角度来说,光有作用,没有效益,BIM被吹捧上了天,也不会有人用。但很多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作用都适合当前的项目,人人都知道的好技术,也得看用在哪儿,怎么用。

    决策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从企业层面来讲,BIM算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且是持续投资行为。企业在开展BIM应用时,很多因素都会左右决策者的判断。

    对于以勘察设计为主要业务的全过程咨询公司,杜总认为:“我们从2016年开始组建BIM技术研发中心,即有政策导向的因素,更是我们公司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施工行业来说,“我国施工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只有1%-3%,很多项目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路桥企业想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打破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加强技术创新,以技术换人,提升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优化工作流程,实现项目建设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进而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熊董事长如是说。

    从2016年开始,交通运输部每年都有发文,以此来推进BIM技术的应用。从开始的将BIM作为攻关方向,到推进BIM项目的应用落地,再到要求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产品。“政策导向也是在逐步推进,要求越来越高。”刘总说道。
    不仅如此,近来很多大型项目的投标都会设置BIM技术方面的加分项。“要想在投标中脱颖而出,需要将BIM展示的视觉效果做到最好。”刘总补充道,“作为规避市场风险的一种策略,顺应政策导向,把握市场动向,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尽早布局,尽早掌握话语权,尽早探索出适合自身企业的BIM技术实施路线,避免出现落后于人的局面。”

    然而,所有决策都会有风险。企业在跟BIM有关问题上的决策也存在各种形式不同、大小不一的风险。有人说:对待BIM最大的风险是不理BIM;也有人说:应用BIM最大的风险是过早地大投入。

    风险一:盲目跟风 大干乱干

    在熊董事长看来,现阶段最大的风险是尚未充分调研企业自身的需求,在制定BIM工程项目建设的应用方向、企业发展规划时,就盲目跟风,大干乱干。“我们既不能有‘拿来主义、坐享其成’的想法,也不能在没有摸清企业需求和BIM技术发展情况下,盲目跟风、增加投入,全面开花的应用,造成资源浪费。”熊董事长诚恳地说道。

    另外,在BIM技术的应用中,不仅要清晰地认识到BIM不是万能的,也应看到BIM的优势,是工程数字化的基础,是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从设计阶段开始,先解决传统设计的痛点和难点,将数字建造、智慧建造与BIM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同时探索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上的创新应用,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逐步扩大BIM的应用范围。“因为无论是从BIM技术本身还是就企业的应用情况而言,要把BIM变成企业的有效生产力都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急不得。”熊董事长解释道。

    风险二:BIM研发方向和投入力度与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战略不符

    “是否进行BIM研发,在什么发展阶段研发,投入力度的大小,应结合企业的技术能力、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决策。”杜总如是说。

    同样,他也认为,现在从事BIM研发的团队很多,有从事勘察设计和工程咨询的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国外的A、B、C平台更是有力的推动者。由于目前BIM的技术标准还没系统地形成、各软件平台也不完善且不完全兼容、各地方行业主管及项目业主的要求也不一致。所以,总体而言,目前处于研发和试点示模阶段。因为基础性、系统性研发需要相当大的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所以多是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研发。“不理BIM在一定程度上讲可以说是不理新基建,是不符合发展趋势的,我也没见过哪个上规模的从事工程咨询的企业不理BIM的。过早大投入的研发成果有可能被更先进的成果所覆盖,当然也有风险。所以,个人认为最大的风险是BIM研发方向和投入力度是与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不符。”杜总告诉记者。

    风险三:BIM与实际生产过程的脱节

    “如果说我们做的BIM不能服务于一线生产,不能对我们的设计成果有所提升、有所帮助,那么,这样的BIM应用是很难成功的。”刘总斩钉截铁地说,“目前,市面上很多BIM是为了BIM而BIM,仅仅是复制设计成果,只做了Building Modeling,而忽略了Information,更没有深入应用到施工管理及运维中去,当然这也有市场需求、业主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投机者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对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意识与意愿,想做短平快,对BIM的发展是不利的。”

    通过了解,大部分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人员都同意,决策是否应用BIM,如何应用BIM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没有系统的理论可以推断,也没有合适的模子可以照搬。最终也只能由企业BIM应用决策团队根据政策导向、市场竞争、企业现状、企业业务发展需要以及BIM技术应用发展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做决定。

    立足试点 谋划长远

    试点项目是企业BIM应用的必由之路。但是,据了解,由于担心团队的BIM应用能力不足,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会选择简单的项目作为BIM应用的第一个试点项目,甚至在早些年还有企业选择“假项目”,即已完成的项目进行试点。事实上,这样的决策正好直接导致了BIM应用价值和效益的无法体现,而且企业BIM团队真正的BIM应用能力也无从验证。

    据熊董事长介绍,现在很多企业会选择整条高速公路项目,或者其中某一个标段进行试点应用。“我们的BIM团队在成立的前三年里,主要是对重点工程,如特大桥、特长隧道等进行应用试点。目前正在尝试全专业、工程全产业链的BIM应用试点,以此来积累经验经验、培养BIM应用的高级人才,形成集团公司运营高速管养的大数据库,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同样的,刘总也告诉记者:“我们的经验是,选择重点的、特殊的结构。例如,选择原路改扩建高速公路、枢纽互通、特殊大桥、特长隧道、港口码头及航电枢纽等这类项目作为试点,尽可能地在单点项目中涉及多个专业,测试不同软件的适用性,找出最优方案,再以点带面扩大至一个完整项目,打通整个设计建模流程。”

    “BIM模型的建立,我们是从单一长大桥梁、互通式立交、建筑综合管线开始试点的,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开始向综合项目推广。”对此,杜总也认同地说道。

    有了试点应用的方向,那些高大上的BIM作用在落地过程中是否都一一实现了,在被问到:在现实中应用BIM之后是否觉得与期望值存在脱节这个问题时,受访者均表示:理想照进现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现阶段使用的BIM软件均是国外研发出来的,在国内的适应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关键环节还没有打通,数字化设计还未能全面推行。其次,相应的行业交付标准有待完善,数据格式尚未统一,导致现在业内百花齐放,各大企业都在制定企业标准,严重制约了BIM技术的发展。”熊董事长说道。

    提到软件研发,杜总也说:“目前,我们在三维协同设计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主要靠参数化簇库和手工整合,我们的建模是基于A、B平台的,二次开发能力较弱,关键是平台的底层开放程度和专业性不高,且需要针对性的开发人才,而这方面的人才非常不好找。”

    对于企业决策人来说,不仅要看应用BIM之后可以实现的项目价值,还要想在企业里能否形成管理价值。“我们希望做出的BIM成果能够真正延续应用到建设管理中去,而不是闲置一旁。”刘总说道。在他看来,建设管理中的BIM应用还存在一些阻力,如业主成本增加、监理及施工方不配合等,现在的BIM实际应用还停留在一把手工程,还需要一把手的大力推动。

    国内企业在前些年的BIM应用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企业花了几年时间使用某一个软件甚至投入了人力、物力进行定制开发后,仍然发现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只好更换软件重新来过;也有的企业直接委托咨询机构等第三方进行BIM应用,但其结果是企业员工和团队自身的BIM应用能力没有得到任何提升,遇到下一个项目还是不会做。

    如同受访者们所说的,从企业层面开展BIM应用是一个投入资源多、投入时间长,而效益又不容易定量统计的过程。BIM之于土建行业,已然不是一项新兴的技术那般,令众多企业决策者像先前那样拍案叫绝。从了解BIM、制定规划、派人学习、试点项目到获得回报、总结提高、甚至全面普及,都需要决策和管理人员能深层次的思考,如何破局BIM,制定合理且有效的决策方案。

    文字版权所属《桥梁·BIM视界》期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理者眼中的BIM:为企业赢得最优的投入产出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nv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