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房就是我的全世界散文
人生看得几清明 ——读古人清明诗无标题文章

人生看得几清明 ——读古人清明诗无标题文章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08:55 被阅读81次

清明

(唐)杜牧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最为人熟知的清明诗。小孩子,自从知道了清明节,必定会随口念出“清明节时雨纷纷”诗句来。诗既无典故,也无生僻字,诗人变身为画师,面对清明春景,信手而绘,细雨、行人、牧童、杏花,一一现来,清新生动,浓淡相宜,初一见,有清新鲜润的气息直沁心底,禁不住开口诵读起来。

清时节气,本来多雨,今年这个清明也被细雨笼罩,飞雨薄雾,四野的风景因雨平添了无穷的诗意。然而这个赶路的行人却不喜欢了。春雨虽微,奈何绵绵密密,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衣裳,让他在春天里感受到了几点凉意。他的情绪那么低落,瞧着似乎也不象是因为一点春雨的缘故啊。到底什么原因,让他在今天还要匆匆赶路呢?今天,不应该家族亲戚团聚,一同祭祖,一起上坟,再一块饮宴踏青么?怎么,他竟是一个人孤单单地行旅在外呢?真希望他能早点抵达目的地,喝点热水,驱驱春寒,歇歇腿脚。咦,他停下了呢?原来向小牧童问话呀。唉呀,他是打问酒家呢,看小牧童的手臂,指的不是杏花深处么?但愿,满园的云霞样的杏花和酒坊里清甜的美酒能温暖他的身体,慰藉他的愁肠。

清明

(北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这首清明诗充满了激愤的情感。时诗人居宜州,进入暮年,又多次被贬。桃李春风的清明佳节在他眼中也别有意味。

他眼中的清明,合于节序,有春雷滚滚,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有春雨潺潺,滋润大地,滋养草木,万物生机葱茏。他从清明里看到了春光好。但同时,他也由清明节祭祖、吃寒食的习俗联想生发,再与自身的遭际结合,对于生命的去向发出激愤的慨叹。

他一面感受到桃李笑,一面又为荒坟野田生愁。他一面欣赏大自然的清新美丽,自然生命的蓬勃茂盛;一面又用典诉愤,以一“乞”字暗讽齐人之卑,以一“甘”字暗赞介子推之品。在典故的两两相照之间,呈现出对生命的去向的思考与选择。尾联似乎是泯贤愚归虚无转旷达。其实不然,虽然贤也一丘,愚也一丘,形式上无差别,然贤者终归贤者,奸佞终归奸佞,本质是殊隔天地。

诗人仕路坎坷,屡遭贬谪,满怀抱负而去日无多,故此才把一首清明诗写得沉郁激愤。

清明日对酒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江湖游士”高翥布衣终身,是豁达之人。这首《清明日对酒》,选入《千家诗》,流传很广。高翥的性格从诗里可以看出一二。

清明有扫墓习俗。故此七律开首第一句先见墓田。墓田有多少?南山头是,北山头是,南北山头,连上东西,四向皆是,诗人犹嫌不足,再下一“多”字,则墓田层层叠叠无数矣。墓田多,谓故去人多矣。这里暗藏了一个时间的流变量。不知多少年代多少辈倍的人先先后后地作古了。论起来,谁家不曾有故人,谁家不曾有墓田呢?此墓田句虽系实境,又是虚境,是实虚相合之境。

首联二句承接且点题,“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家家都去墓上祭扫。“各纷然”即是全景,又是细景,一笔见出所有祭扫人家的从容有序。祭扫有序,隐藏着生死有常之理,也表明着生者对死亡的一种承担和接受。

颔联细笔写扫墓情景。人们焚化纸钱,哀声哭泣。白蝴蝶,喻纸灰片片之状,兼寄生者与逝者沟通之祈望;红杜鹃,是清明山花烂漫之美景,又系杜宇望帝啼鹃之典,仍是表达生者在情感上对逝去亲人的苦苦思念。

颈联出句是想象之景。“日落狐狸眠冢上”,扫墓之后,生者各各还家,回归生者的世界。而野外的墓田,也回归安静的大自然,成为鸟雀兔狐休憩生活的世界。对句,“夜归儿女笑灯前”,续写生者世界寻常的生活。扫墓之后,生活仍然按照各自的轨迹继续,比如此刻,在灯前陪儿女玩笑嬉戏。

扫墓,是对亲人的思念,对祖先的纪怀,慎终追远,不忘来路。然,悲戚不能占据生活的全部,思念当存于内心,更当化为生生不息的动力。

尾联以议论收结。“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死后,生命就消失了。哪里真的能享受到扫墓的亲人虔诚献上的祭礼呢。不如在活着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痛饮享受吧。诗人对生死的态度非常达观。和全词连起来理解,可知尾联的意思并不是及时行乐,恰恰相反,诗人对生命的态度是朴素的唯物意识。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应该平常地接受。而活着,则应竭尽全力过好一生,让生命按着自己的意思尽情绽放。倘若生如夏花般绚烂,自然可以接受死如秋叶之静美。

可惜如诗人这样豁达通达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生时,不能找到真正的目标,放开了活,面临死亡时生出种种苦痛,与其说是惧怕生命的消失,不如说是为虚度此生而后悔不甘。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清明节读古人清明诗,愿获得三两分清明。

相关文章

  • 人生看得几清明 ——读古人清明诗无标题文章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最为人熟知的...

  • 人生看得几清明

    车窗外细雨蒙蒙,我行驶在熟悉的山路间。这个节日,雨成为一种标志,要是不下,反而觉得对不住杜牧笔下哪句脍炙人口的佳句...

  • 人生看得几清明

    一边吃早餐,一边听江美琪的老歌,时光悠悠,青春渐老。在一个微博上看到一个人转发王菲的采访,她说,有方向,在路上。莫...

  • 人生看得几清明

    清明将近,四月的暖风一吹,梨花开得更紧了。 校园里不常见梨花,常见的是白玉兰和樱花,以樱花居多。春天一到,赏樱...

  • 人生看得几清明

    清晨 下雨的 南京 ~ 用顶风迎雨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

  • 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写过一首诗,题为《东栏梨花》。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 人生看得几清明

    “惆怅东南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看到这句话,我的思绪有一些怅然,“一株雪”是何种情境呢? ...

  • 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的每一首诗词,都给我们后人无数的欢欣与启迪。而我尤喜欢苏轼的《东栏梨花》这首七言绝句。“梨花淡白柳深青...

  • 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一切美好总容易激发贪念,但一切拥有的美好到...

  • 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宋 ·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看得几清明 ——读古人清明诗无标题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pr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