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二章,原文是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此句在《论语今读》中的注文是:《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也是带着这样的真实和赤诚,小荷走近《诗经》。
每次想到诗经,不由得吟一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些美丽动人的诗句,流传了千年之久,依然常胜不衰。
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些深沉动情地慨叹,又是如能流传百世而不消散的?
仿佛耳边还响着,刀光剑影下的叹息,刹那间又穿越千年,扣人心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305篇,所反映的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最南应该到长江以北,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
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如此之大,作者群体如此庞大,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熟的,那么是谁又是怎样完成了这一造福后人的工作呢?
关于诗经流传最广之说认为,诗经中的诗歌是各地诸侯公卿列士,将自己创作或搜集到的诗歌献给周王室,在由王室乐官整理而成。
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限知识,采集于各地的民间知识,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最初都是乐歌风,就是指国风,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风共160篇,由于多采集民间赋予百姓生活的描绘,反映人民生活,劳动和斗争情况,形式上也比较流畅,篇章紧凑语言明快节奏感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雅集是西周王室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小雅共74篇,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进程农业生产情况江南流域的开拓和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人民备受剥削的生活。
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使宗庙祭祀的乐哥歌颂奴隶主贵族祖先的丰功伟绩。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使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当时的社会上层人士普遍用于酬酢应对,表情达意也常被用来讽谏劝诫评论抒情,诸子百家在著述中也经常引用,孔子就曾以施教授弟子,并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功用有多方面的阐述。
诗经里的诗歌基本上是北方人民和贵族的作品,反映的大致是北方的自然人文风貌,那么在那时的南方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呢?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成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因为优异的品德和才学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
秦军攻陷郢都后,军援不忍看到国破家亡的惨剧,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国。
《离骚》全诗共370多句,近2500字,写作年代一般被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屈原首先自叙家世生平,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又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他勤勉不懈的部分。
后一部分极其幻漫鬼妻,在像传说中的舜辰戍心中的愤懑之后,屈原开始上下求索,希望为自己和国家找到一条出路。
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最后作者试图离开国家另谋出路,但还是由于眷恋中国而在此流连。
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屈原对中国的挚爱之情,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
中国文学史上素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离骚,他们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
诗经和离骚出现以后,是中华诗歌文化的辉煌时刻,也奠定了它们在文坛上的定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