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事比较多,人心里也颇紧,让人有点不值所措!
先是著名主持人李咏先生去世,后是金庸老先生离世,时间隔得很近,也是让人甚为唏嘘,一时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先说说李咏先生,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主持人,最为人熟悉的节目应该是“非常6+1”,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极为火爆的节目,小时候也看过不少,只是到现在就没啥印象了。节目已经停播很久了,后来李咏先生出来主持的节目不是很多,或者说自己看电视的时间不多,能关注到先生的节目大概就是前些年的央视春晚,以及一届中国好声音了,中间华少缺了一届,就是李咏先生主持的,作为主持人,先生的功底自然是在的,只是两者不太一样的,再加上后面的中国好声音也没那么好看,关注的就不多了,也没怎么看过节目了。似乎先生也很少再出现再公众的眼里了,印象里大概就是央视春晚里黄宏先生的那一句“非常6+7”和冯巩的那一句“天下华人一家亲,背着抱着一边沉”,调侃先生的话语,却也是对先生的些许模糊印象了!
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第二位因癌症去世的主持人(大家比较熟悉的,第一位是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罗京)。照理来说,央视作为一个国家单位,每个季度(至少)都应该有体检的,身体状况应该是时刻能收到通知的,工资可能没那么高,但相应的医疗保障应该是不错的,但罗京发现癌症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李咏先生经过十七个月的治疗还是不幸离世,或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光大民众还是没能摆脱抵抗这种大病的风险,一旦家里有人生大病,基本上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就急速崩溃,哪怕是有医保,对于癌症之类的治疗,还是杯水车薪,而且很多治疗癌症的药物是不属于报销范围的,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对于公职单位以及一些要求相应体检报告的单位,他们一年还能做几次体检,而对于农村的很多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啥正规的体检,等真正做的时候,怕是以及到了快癌症晚期的时候,或者是快不行了,检查完,大多数是拉回家了,然后凄惨的度过剩下的几个礼拜,他们知道,再多的治疗只是在原本一般的家庭经济上造成更多压力,动辄几十万的癌症治疗费用,对于大多数家庭还是不少的一笔开支,而且治疗不一定有效,到最后,人财两空,或许是那些得病的人不想看到的结果。
不想谈这些话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真的恶化到了一个地步,按说他们工作的环境还是相对很好的,各种规格也挺高,但还是避免不了这样的厄运。恶化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相关后果,大概是几代人才能偿还的,我们真的需要考虑改变一些不良的生产方式了!
再说说金庸老先生,94岁驾鹤西游,也是只有祝福了,大概是上帝也想看武侠了吧,所以叫先生过去作伴了!
十六部小说,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或许没有之一,最伟大的武侠小说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随意的取名,到最终却是一副极好的对联,让人不得不服气。每一部小说,都有不同的主人公,侠之大者的郭靖、玩世不恭的杨过、吊儿郎当的韦小宝……数不胜数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先生刻画人物,可谓是入木三分;而对于武功的描写,也是颇为有意思的,郭大侠的降龙十八掌,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周伯通的左右互搏术,程英的落英神剑掌,凡此种种,想到人,大概就能联想出此人的武功。古语有云,相由心生,其实,武功又何尝不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种先天的决定,会影响你的天赋、性格,凡此种种,亦会反过来影响相应的人物秉性,你的武功也会因此而定,这大概也是颇为有意思的一点,武功亦由心生。
先生早年出生在浙江,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颇为殷实,小时候的生活还是过得相当不错的,哪怕是那个动乱的年代,先生也有着较为欢快的童年,只是后来外出求学,遇到种种变故。种种际遇之下,先生成为了一名记者,这也为后来先生在香港创办明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时代笔写武侠小说,却也因此成就了先生一生的盛名,也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生应当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鼻祖,哪怕第一本比较有名的小说不是先生所写,先生亦无愧这个称呼,古龙与金庸,梁羽生与金庸,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际遇会给自己的人生体验带来不一样的理解,相同的事,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是必然的,先生是大侠,为国为民,小说里自然也是大侠居多,有血有肉的大侠,这也是符合现代审美的,我们的大侠都来源于生活,他们也是普通的人,跟你我都是一样的。最终所做的只是大家的选择不一样罢了。我们终究是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相应的代价,大侠也是一样的。
先生一生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经历过少年的无忧无虑、青年时期的奔波坎坷、中年创业的艰辛与守业的艰苦,直到后来放下一切,晚年也是出国求学,各种人生的经历,大概也是你我所不能想象的,先生一以承之,举足轻重,让人好生佩服。
过了好些天,总算又动手写一写文字了,希望后面还能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