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山千黛书评——社科类
《阴影与恶》,用荣格心理学知识解读童话故事中的隐含寓意

《阴影与恶》,用荣格心理学知识解读童话故事中的隐含寓意

作者: 山千黛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23:28 被阅读0次

童话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睡前故事。故事里善良的角色通常要经历磨难、在其他角色的帮助下打败对手,最终才能赢得美好生活。这样的故事不仅有趣,还给孩子们描绘了关于真善美的认知蓝图,帮孩子们建立起基本的是非观。

其实,童话故事并非孩子们的专属。古时候,童话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是成人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成人世界的缩影。故事中不仅有“好人”美好的一面,也有“坏人”丑恶的一面。瑞士心理学家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博士认为,童话故事中这些描述“坏人坏事”的内容,往往也反映着成人的深层心理问题。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追随心理学家荣格近30年,是公认最杰出的荣格继承人。同时,她还擅长把荣格的心理学概念和方法运用到童话分析当中,成为童话心理解读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人物。

《阴影与恶》被称作冯·法兰兹最可怕又最吸引人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冯·法兰兹选取世界各地的多个童话故事为例,从心理学和文化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讨论故事中所反映出的人类心理的阴影面和邪恶面。

为什么选择童话来进行心理学解读呢?我们都有同感,把世界各地的童话故事拿过来,无论小孩子还是大人都能很轻松地理解,而不会因为文化习俗上的差异产生很深的阅读障碍。这是因为,童话的架构大部分是人类共通的,都展现了人类行为的基本架构。荣格也说过,当你研究童话,就是研究人类的解剖学。这正是冯·法兰兹选择童话作为研究对象的一大原因。

那什么是阴影面呢?心理学上对这个概念有不同定义。冯·法兰兹给出下面的解释,“阴影面是自我情绪中黑暗的、被抹除及被压抑的面向,但是这样的定义只能说是部分正确的”。需要强调的是,阴影面是个相对的概念,互相对立的两面可以认为是互为对方的阴影面。

自性也是《阴影与恶》这本书中出现多次的概念。在荣格学说里,“自我”包括意识自我和原型自我,荣格把原型自我称为自性。

用两两相对的角色展现阴影面

多数童话故事都会表现善良与邪恶的主题,很多故事巧妙地用正反两个角色甚至是双胞胎来表现。

格林童话中《两个旅行者》讲述了裁缝和鞋匠的故事。故事大意是,善良的裁缝和邪恶的鞋匠结伴行路,被鞋匠迫害并抛弃。小裁缝克服困难到达城镇,并在途中发善心放生了几只动物。小裁缝被国王重用,嫉妒的鞋匠多次在国王面前陷害小裁缝,让他完成艰巨的任务,小裁缝总能在几只动物的帮助下化险为夷,最终迎娶了美丽的公主。这个故事通过裁缝和鞋匠两个对应的角色来表现阴影面。

在冯·法兰兹看来,国王、鞋匠和裁缝这几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意义,他们又存在内在的关联。

首先说国王。国王掌控着国家,往往被认为是神秘生命力量的载体。但故事里的国王找不到王冠、又受到鞋匠挑拨怀疑小裁缝,说明他的力量是减弱了的。冯·法兰兹解释道,这里的国王是自性的象征,而王冠代表的是自性。

裁缝和鞋匠正好是互相对照的两个人物,一个代表善良和光明,一个代表邪恶和黑暗,他们总是在对立竞争,展现了道德的双面性。

一般心理学者可能会认为,故事里的裁缝代表意识面而鞋匠代表阴影面,但冯·法兰兹从另一个方向进行解读,认为他们都是国王的阴影面。

由于国王力量的减弱,不能顺利联结两个对立面,才产生这么多矛盾冲突。如果国王的力量足够强大,他就能做到让鞋匠和裁缝和解并良好合作,使之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只有自性把不同面良好地整合起来,才能达到统一、平衡的稳定状态,否则就会产生冲突和焦虑。

比较而言,双胞胎的设定比上述形式更突出了对比效果。

格林童话中《两兄弟》和《金娃娃》两个故事中,都出现了双胞胎的角色,用双胞胎更明确地展现阴影面。双胞胎在其他条件上完全相同,但又在某一领域展现出相反的特点,《两兄弟》中的双胞胎,一个坦诚解救对方、一个产生怀疑,《金娃娃》中的双胞胎,一个想待在家里、一个愿意走向世界。所以,可以把他们看作彼此的阴影面。

很多原始文明里认为,每个出生的个体都有一个双胞胎兄弟,只是这个孪生兄弟没来到世界上,而是天上的灵体,死亡的时候,两者会合成一个整体。而前面两个故事里的双胞胎,与这种理论有相似之处,双胞胎各自展现了互相对立的某一面的特性。冯·法兰兹认为双胞胎代表了自性的两个面向,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同一性的。

残疾——邪恶的人格化展现

邪恶是没有实体的,无法直观从视觉上展现。但童话找到了合适的表现形式,美好的一方通常是英俊、美丽、完整、健康的,而邪恶的一方常常是丑陋、带伤、残缺、病态的。也就是说,邪恶常常和残疾相关联。从这个角度讲,残疾可以看作是邪恶的人格化象征。

童话里的人物,一看到缺胳膊少腿的、半人半兽的等诸如此类残疾的外貌特征,很容易就识别出这会是坏人、恶魔。这很符合人类对恶魔的想象。画家笔下的恶魔常常是恐怖、畸形的,而一些精神症病患所画的缠住他们的恶魔图像也往往是扭曲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基本都认为恶魔就该是这个样子。

关于邪恶的残疾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会联想到“思觉失调”。在心理学定义中,“所谓的思觉失调症者意味着深度解离而进入无意识人格的情节中”。而这些具体的残疾特征,所表现的正是思觉失调的扭曲。这也符合民族学家们提出的一个理论:恶灵是思觉失调个体的幻想产物。

用冯·法兰兹的话说,“在邪恶的原型经验中,邪恶被视为残疾的人类,或被视为扭曲的事物”。

在童话中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南美洲童话《飞矛腿》就是一例。故事大意是这样,在森林中有一对猎人兄弟,听到酒宴吵闹的声音,哥哥产生了好奇心,拉着弟弟一同去参加宴会。哥哥在宴会上吃了很多东西、喝了很多酒,弟弟因为心存怀疑没吃任何东西。他们夜宿森林中,哥哥的双腿被烧也毫无知觉,只发出像雨蛙那样的声音,最后双腿变成了两只矛腿,人性越来越缺失,变得凶残暴戾。终于,哥哥从人变成了雨蛙怪。

这位猎人哥哥从人变成雨蛙怪的过程,伴随着其外在特征上的明显变化:健康的双腿变成了两只矛腿,从会正常说话到只能发出雨蛙的声音。也就是说,从人变成非人,身体从健康变为残疾。这种残疾是邪恶的一种人格化表现。

把残疾看作邪恶的外在表现。在这里,残疾也暗示了哥哥逐渐扭曲偏颇的本性。其实,残疾特征暗含了很多隐喻。比如,只剩下一只脚的外貌特征,可以象征丢失或者忘记了某一面。就像一位丈夫在盛怒之下对妻子动了手,这时候,他只记得愤怒而忘记了关爱,忘记了行为的另一面,这就如同在用一只脚走路,以“残疾”的方式行事。残疾表示他已经被邪恶侵入了。

童话中的动物有哪些心理学上的意涵?

童话里常常会出现动物的形象,或者带来破坏,或者提供帮助。这些动物形象并不是随随便便编造的,多数都含有特定的意味。冯·法兰兹在解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对动物的深层意涵也做了说明。

在《两个旅行者》的故事中,就有多种动物出现,它们都拥有一定的引申含义。

同时拥有光明和黑暗面向的乌鸦

小裁缝被鞋匠迫害挖去双眼后,坐在绞刑架下,就从乌鸦的对话中得知了正确方法治好了双眼。在这里,乌鸦提供了有价值的治疗信息,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真理的灵魂,同时也带来了疗愈的力量。

乌鸦是古代神话和童话故事中常出现的物种。它们飞翔在空中,被认为是处于灵性世界的中间带,并且它们被认为知道真理和未来,能够传递信息,这与心理学上真实的无意识思维有关。

鞋匠最终来到绞刑架下,双眼被乌鸦啄出来。也就是说,鞋匠的失明结局,不是因为人类的力量,而是因为无意识的真实性。这意味着,做出种种错误行为的鞋匠,没有受到小裁缝的报复,而是得到了自身内在的报复,也就是得到了应得的心理惩罚。

乌鸦在不同故事中也可能存在不同寓意。北欧童话《巨人的心》中,男孩先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乌鸦,最后也得到了乌鸦的帮助。在这里,乌鸦所代表的就是人类心灵中有帮助的那一面,饥饿代表它被忽略了,而男孩喂饱了它,让它得以展现。

象征合作的鸭子

小裁缝的第二个任务,是从水中捞出国王的王冠。鸭子帮助他完成了这个任务。

鸭子可以在陆地和水中行动,自由穿梭于水陆之间,代表它拥有连接能力,可以引导多方合作。在远古的希腊,鸭子属于爱神,有着连接双方的能力;在极地圈的萨满教,鸭子能够引领巫师来回进入冥界,也拥有连接不同领域的能力。在心理学上看,鸭子能引领我们进入无意识。

前面提到过,王冠代表自性。而自性想要达到统一、和谐、稳定的状态,需要具备整合多方、协调对立面的能力。所以,鸭子能够帮小裁缝捞出了水中的王冠,因为它象征着对立双方的合作。

实际上,善与恶在小裁缝和鞋匠身上是相对的。最后小裁缝能够获胜,也是因为他帮助了鸭子,即他对朝向对立整合的力量表现出了尊重。

带来新生命的白鹤

在小裁缝的第四个任务中,白鹤为只有女儿的国王送来了一个王子,也就是男性继承人。

在古老的犹太传统中,白鹤是最虔诚的鸟类,能够带来新生命。

从圣经故事来看,白鹤代表着来自天上那种无法从神圣定向中逃离的事物。为了验证这一点,有人对白鹤做了实验。他们分别把飞向两个方向的白鹤的鸟蛋孵化出来,结果,新生的鸟儿都依照父辈的路线继续飞行。因此,人们把白鹤看作最虔诚的鸟类,遵守自身的法则,代表着与内在真实及内在存有协调一致的运作。

另外,因为白鹤讨厌蛇,并且会杀死蛇,人们又把白鹤视为基督的象征,它被视为超越功能,代表了无意识的显现,这个无意识又会带出神圣孩童作为和解象征。故事里,白鹤为国王送来王子,正是它能够带来新生命的证明。


多数人都曾通过童话故事获得美育教导。但是,从道德层面上看,童话故事中消极丑恶的一面,通常会被我们排斥和忽视。其实,在成人世界看来,故事中所反映的许多阴影面是真实存在且应该被正确认识和理解的。

冯·法兰兹敏锐地发现,展现人类行为基本框架的童话故事,给我们提供一个理解阴影面和邪恶的良好渠道。在《阴影与恶》这本书中,她不仅仅用荣格心理学知识来解读童话中阴影面与邪恶问题,更融合了民族学、神话学、字源学等综合文化知识,挖掘童话中角色、情节背后的深层文化意涵。在她的解剖下,人类最本性的心理特征随着童话故事变得更容易理解。读过这本书,对童话和人类基本行为,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2020.05.03雾凇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影与恶》,用荣格心理学知识解读童话故事中的隐含寓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ss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