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
为什么想要收获多,一定要做主动的阅读者?

为什么想要收获多,一定要做主动的阅读者?

作者: 西陆华胥 | 来源:发表于2024-06-03 07:16 被阅读0次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854/9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不知道你平时是怎么阅读的?很多人成年以后、工作以后,在阅读上经常会不自觉地踩坑。包括我自己在内。

我们平时都会遇到哪些常见的问题呢?大概有这几种:

没有安静的阅读环境,就没有办法坐下来安心看书。

工作休息间隙,想看书,却很吵;在家想看书,结果家人在看娱乐节目,注意力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过去了。

没有条件,平时没有纸质书,在手机上就看看公众号文章当作阅读。

不知道读什么,也想学习,也想充电,但是不知道读什么,也就没有开始阅读。

读起来慢,翻开后却读不下去,一个月读不了1本书。

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是很多人无法阅读的原因。

其实从个体心理学的视角看,这些都属于目的论,不是不具备阅读的因素,而是不想阅读而选择看到这样的条件限制,然后就真的阅读少,甚至不阅读了。

想要阅读,我们最应该明确的是:

在阅读这件事上,我为君,书为臣,我为主体,书为客体,他人或环境都是背景,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看不看、怎么看,都是自己说了算。

所以,想要培养阅读的习惯,可以抛开那些焚香打坐静心看书的清规戒律,放下偶像包袱,想阅读尽管阅读,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怎么阅读爽怎么来。

可以在嘈杂地铁上看书,可以在深夜卧室里看书;可以手捧纸质书,可以浏览电子书;可以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免打扰模式看书,也可以去图书馆或付费自习室看书,怎么都行,怎么舒服怎么来。

先想方设法降低阅读这件事的障碍,不求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只保证开卷有益就行,让阅读的启动门槛降到最低,低到几乎为零,然后再形成习惯、日日精进。

又有人说了,即便这样的话,可是有些书仍然是看不下去,怎么办?

很简单,看不下去的书,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时机没有成熟,缘分不到。

那就索性放下不看了,如果确定这本书真的是经过长久时间和他人检验的好书,那可以等等再看。

比如《毛选》,我在上学的时候,了解到这本书很好,不过当时没有那么大的阅读兴趣。

后来,在2021年的时候,看了很多学《毛选》提升思考力的文章,就想着看看学习,结果当时只看了第一卷。

直到2023年四季度,想起来没看完的后三卷,于是一鼓作气看完,写了笔记、感想。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也不必觉得遗憾,放一放,等一个时机再拿起来看,会有新的发现。

另一种是,不好读、不易理解,问题在于作者而非读者。

我们是读者,是自己阅读世界里的君王,这本书没有用我习惯的方式讲故事、说道理,没有用我能理解的方式行文,那放下就是、不看就是,何必自责?

既然阅读要以我为主,那么具体阅读过程中,就不必受到书本厚度、框架的限制。

想按照目录顺序读?可以。

想倒叙读?可以。

想穿插跳着读?可以。

想只看故事中的对话部分?可以。

这里看着没吸引力跳过去?可以。

这些全都可以。

也可以带着一个目的去查看眼前的书中,到底有没有干货、宝藏,该读就读,该放下就放下。

也就是说,在阅读这件事上,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积极主动阅读,每一本你读的书里,都会发现属于自己的收获。

明确阅读的目的,是学习专业知识,还是纾解个人情绪,是了解资讯信息,还是探究概念原理,又或者是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无论是求知还是抒情,是为人分享干货,还是进行自我疗愈,有个目的,能让自己看到阅读的意义。

在环境或形式上,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不给自己找借口,只负责让自己没有启动的难度,拥有良好的体验,有条件就利用好,没有条件也可以变通。

在具体阅读的动作上,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快速浏览、慢慢品读、寻章摘句、不求甚解,都可以的。

既然是一本书为我所读,那不妨按照自己的需求(查找信息)、喜好(只爱读情节)、节奏(一口气读完)去阅读,这样才有利于培养阅读的习惯,从小处形成正反馈,也更容易坚持下来。

主动一点,阅读不难,积极一些,阅读帮我们打开精彩的世界。

如此一来,我们就真的成为了阅读的主宰者,读什么,为什么读,怎么读,全都由自己说了算,享受酣畅淋漓阅读的愉悦感,进而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想要收获多,一定要做主动的阅读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te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