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佛肸召①,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其身为不善者,君于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②,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日:“然,有是言也。不日坚乎,磨而不磷③?不日白乎,涅而不缁④?吾岂匏瓜也哉⑤?焉能系而不食?”
【今译】
佛肸召请,孔子想去。子路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身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据中牟叛乱,您要去,为什么?”孔子说:“是的,我说过这话。[但是]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薄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匏瓜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注释】
①佛肸(bxi毕西):晋国大夫范中行的家臣,是中牟城的行政长官。公元前490年,晋国赵简子攻打范氏,包围中牟,佛胖抵抗。佛肸召请孔子,就在这时(事见《左传·哀公五年》)。
②中牟:晋国地名,约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和邯郸市之间。一说,在今河南省鹤壁市西,古代牟山之侧。畔:同“叛”。
③磷(吝):本义是薄石。引申为把石头磨薄,使其受到磨损。
④涅(聂):一种矿物,也叫“皂矾”,古代用作黑色染料。这里用作动词,染黑。缁(滋):黑色。
⑤匏(袍)瓜:葫芦的一种,果实比一般葫芦大。老后中空轻于水,可系于腰助人渡河泅水;或可对半剖开,做水瓢舀水用。
8.子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①?”对日:“未也。”“居②!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③,其蔽也荡④;好信不好学,其藏也贼⑤;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⑥;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今译】
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个字[的德行],会有六种弊病吗?”[子路起身]回答:“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好学习,其弊病是愚套;爱好聪明却不好学习,其弊病是放荡;爱好诚实却不好学习,其弊病是伤害自已和亲人;爱好直率却不好学习,其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却不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闹乱子闯祸;爱好刚强却不好学习,其弊病是狂妄。”
【注释】
①女:同“汝”。你。六言:六个字,即文中的仁、知、信、直、勇,刚等德行的六个方面。蔽:通“弊”。弊病,害处。
②居:坐。③知:同“智”。④荡:放荡不羁。⑤贼:害,伤害。这里指容易给自己和亲人带来伤害。
⑥绞:说话尖酸刻薄,不通情理。
9.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群③,可以怨④;迩之事父⑤,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今译】
孔子说:“弟子们何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注释】
①兴:本义是兴起,发动。这里指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好的诗歌都是有感而发的,读之可以使人受到感动,而兴发爱憎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②观:本义是观察,观看。这是指提高人的观察能力。《诗经)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历史上的政治得失、现实生活的状况,乃至各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自然风物等在诗中都有反映。读诗可以丰富知识,从而相应地提高观察能力。
③群:使合群。诗离不开写人,多读诗就可以更深切地了解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相交,培养锻炼人的合群的本领。
④怨:怨恨。《诗经》中有不少怨刺诗,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抒发人们心中的不平,讽刺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读了以后,可以学会用讽刺的方法,用正当的宣泄,来表达心中怨恨不平的感情。
⑤迩(耳):近。
10.子谓伯鱼日:“女为《周南》《召南》矣乎①?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②!”
【今译】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了《周南》《召南》了吗?人如果不学《周南》《召南》,就好像面对墙壁站着啊!”
【注释】
①为:本义是做。这里指学习。周南,召(shà0哨)南:《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第一、第二两部分。本为地名,“周南”约在汉水流域东部,今陕西、河南之间直到湖北。“召南”约在汉水流域西部,今河南、湖北之间。这两个地域收集在《诗经》中的民歌,就叫《周南》(召南》。孔子认为《周南(召南》中有许多修身齐家的道理,故提倡学习,并加以重视。
②“其犹”句:“正”,对着。就好像面对着墙壁站着。比喻被阻挡而无法向前,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一说,《周南》《召南》中的诗,多用于乡乐,是众人合唱的,不用来独诵。如果一个人不会《周南)(召南》,那就得独自保持沉默,虽在合唱的人群之中,也像面对着墙壁而孤立一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