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 珍惜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09:30 被阅读0次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需要我们细腻的呵护。很多时候,慢养,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孩子。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前提是我们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就像韦老师说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成长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

今年开始在韦志中心理网校学习,闲暇时打开cctalk听课已成了一种习惯,隔周一次的分校心理学同学会早成了一种期待,心灵的天空经过心理学的浸染越发明净清澈。跟家人朋友聊天,也时常谈起心理学,引领他们也走进了心理学的课堂,并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妹妹的孩子刚上小学五年级,学习一般,妹妹自身读书不多,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成绩不好时又焦急万分,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孩子,听了几节心理学课后,她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决定改变对孩子的态度。星期六,她复印了几份孩子的数学试卷,跟孩子一起做题,孩子很快做完了,她有很多知识已忘却,很多题做不出来,她虚心地向孩子请教,孩子耐心地一个一个题地给她讲,简单的常识性知识孩子刚接触记得牢,讲给妈妈听,有些难理解的地方,妈妈理解透了讲给孩子听,一个小时后,两人对整份试卷上的知识已融会贯通。俗话说教学相长,何况是血肉相连的母女,如果家长经常这样陪伴孩子学习,孩子的学习还能成问题吗?而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文化素质也会潜滋暗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年轻时在一个普通高中任教,那时学校时间抓得紧,晚上要上晚自习,下班时已是八九点,孩子一个人在家做作业,待我回家时孩子经常已睡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靠着耍小聪明维持着中上游的水平,至今想起来我还有点后悔,今天走进心理学网校,我其实和昨天那位网校主任一样,也是为了学点心理学,将来在教育孙辈的路上不至于走太多的弯路。庆幸的是,我儿子高考失利后到日本留学,经过奋力打拼,考进了日本一所排名十几位的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日企,现在经常回国出差,前几天跟同样出差的老爸在虹桥机场见面了,上演了一幕现代版的“背影”,让我至今想起来就泪眼婆娑。

照例的晚饭后聊天中,我跟在外工作的老公谈起儿子周三飞上海虹桥机场,然后去安徽芜湖去见客户,老公兴奋地说他那天也正好要去苏州出差,也先飞上海虹桥机场,问了一下落地时间,两人竟只相差半小时,于是爷俩相约在虹桥机场见面。儿子已成年,今年也成家了,但在我和老公眼中,他还是个孩子,当爷俩分别从一号航站楼和二号航站楼走出辗转找到时,两人的见面时间只剩下一个半小时了,老公点了孩子爱吃的饭菜,从老公发过来的视频中,我看到儿子在吃饭的间隙还打开电脑在处理业务,老公在旁边问寒问暖,指导工作,我还跟老公开玩笑:“儿子这么大了,你还罩着他。”老公回我:“也罩着你。”是呀,经过多年打拼,我和老公的事业都算有所成就,老公成为企业高管,我是单位的业务骨干,缺少陪伴的孩子尽管不够优秀,但也遗传了我们坚韧、执着、真诚、善良的品质,同时加上在我们身边耳濡目染了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儿子在入职两年后也成了单位的不可或缺的人才。一个半小时后,父子俩要分别了,儿子留下了给我从日本带回来的眼霜,带走了老公给他准备的各种坚果、六个莱阳梨、两袋精挑细选的花生米,儿子拖着行李箱去赶动车了,老公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流下了男儿不轻易流下的热泪。儿子上车后,给老公发来短信:“爸,我上车了,你给我带的东西我已放进箱子里。”没有亲见,但我想发信息的时候,儿子一定也是心潮澎湃,泪眼濛濛的。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一旦建立,那就是永恒,一辈子,一生情,互相陪伴,共同成长吧,别忘了世上有一种最伟大的情怀叫“亲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aw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