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刷到友友的一段叙事:还不满6岁的小女儿有一天问我,妈妈,我们家是不是很穷啊?我当时回答她我们家虽然没有很多钱,但也还不至于说很穷,然后我顺势问她你觉得你们班小朋友谁家很富有(就是想知道在她心目中什么样算富有),结果女儿说×××家,我说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她说因为她想要什么零食饮料她爸爸妈妈都会买给她。
友友感慨难怪女儿有这样想法,平常看到小朋友吃雪糕冰淇淋她也想吃,大部分时候友友都拒绝买给她(怕伤害她的脾胃),饮料零食看到一长串的配料表(色素,香精,甜味剂,防腐剂)也很不情愿买。没想到孩子竟然因此有了“能随心所欲吃到想吃的东西就是富有的标志”。
其实友友她们家真的算是中产中的中产了,在我看来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但面对如何给孩子建立财富观还是很困惑。
有一种说法是“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我个人觉得不管是男孩女孩,都需要“富养”。
举个例子:有一次儿子(大概八九岁时)好奇“钟薛高”怎么卖那么贵,我就给他买了一支,他吃完一个劲说“太亏了太亏了”,后来还动不动给别人说千万别买钟薛高,实在是太亏了。
我当时给他说:这雪糕卖这么贵自然有贵的道理,有的人就觉得它好吃,买得起就吃呗。儿子还是坚称:这也没啥特别的啊,真划不来。
我继续说:好不好吃每个人口味不同,划不划得来也是个人感觉。有的人是我买得起但我就觉得不划算所以我选择不买它;有的人是觉得它特好吃就是想吃但又没钱买;第三种人是觉得挺好吃其实也想吃但因为没有钱买不起所以故意说它不好吃。如果是你,你愿意当哪一种人呢?儿子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是第一种啊!
我的观点总结下就是,尽自己能力范围内多带孩子看世界,多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吃的玩的……不在孩子面前故意哭穷,可以适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一点:无论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都得靠自己去争取。“好吃”就不能“懒做”,“懒做”就别“好吃” 。尤其是男孩更应当如此。
我发现儿子对待金钱比较佛系,不贪心也不抠门。要什么东西你给他买也行不买也行,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因为想要什么东西而撒泼打滚叽歪过。现在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也会主动请客,但花完了也不会因为请客再找我们要。
他爸口袋的现金在家里随手放,儿子从来不会悄悄拿。他有一个零钱盒,有时候他会拿一沓零碎钱来跟我们换整钱。
出去逛街,或者在网上看到他想买的东西,会说妈妈你能不能给我买那个啥啥啥,我给你钱。
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至少在花钱这方面这家伙没让人糟心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