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天气闷闷的,欲雨未雨,现在竟然出了太阳,更觉燠热。云也厚,可能会下雷阵雨。
早饭后就绕着小公园走了一圈,看见千屈菜开了花,这朵小花,很是艳丽。以前曾写过一篇小文的,还有金子美玲的诗。
今天,有一则短论登在姑苏晚报上,是有关本地游话题的,我的观点是,深度游里有文章,要从人文、历史等多方面挖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短论如下:
去年,有家本地媒体推介了几条古城区的旅游线路,这些线路避开了广为人知的热门景点,选择了平时少有人光顾的冷僻场所,并按一定的主题将其串联起来。我和朋友们按图索骥,每一条都去走了一遍,走前做攻略,回来查资料,总觉得每一条线路内容都很丰富,越看越精彩,收获很大,真正的意犹未尽。
这样的“深度游”越来越受到本地市民的欢迎。外地的游客,大部分囿于时间等条件限制,到苏州后只能走马观花,游览几个知名的景点,从中领略苏州的风采。本地市民条件优越得多,通过“深度游”,不但可以欣赏平时忽略的风景,还能从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美食等多维度来满足个人兴趣、体味人间烟火,从而发现家门口的宝藏,享受别样的“诗与远方”。正如有位文化工作者所说的那样,“让行走在姑苏,就像行走在文化里,脚下踩到的一粒石子,或许藏着一段生动的史迹,街角遇到的一幢平房,或许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但这样的“深度游”需要有人来挖掘和引导。有特长的市民,不妨多发布一些游览攻略和体会,文旅管理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研,优化景点,发布线路,供市民参考和选择。像前段时间公布的“苏州人游苏州”10条线路,就是这方面的积极尝试,值得肯定。同时,媒体要多宣传、多推介,发挥好引导职能,帮助市民写好“深度游”的大文章。
周六早上的微博抽奖,抽中的一本叫《榆林道》的书,据介绍是一本介绍陕北榆林风物的散文集。这本书,应该送给兵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