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难周的第三日应该是主耶稣在世上最忙的一日,他的话语有对渴慕者的引导和安慰,也有对刁难者的训斥和回击。这一日可谓是耶稣在临终前给门徒和百姓们上的最后一课。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辩论。因为听众当中,有一群人并非想向他学习,而只想考倒他、抓住控告他的把柄。
受难周的第三日又被称为教诲日,这是因为主进入耶路撒冷后做了一些列的教导,行程和教导内容具体如下:
耶稣再入耶路撒冷——(太21:1一11)
入城时见被咒诅的无花果树枯干了——(可11:12一14)
在圣殿与祭司长和民间长老对质权柄问题-——(太21:23一27、可11:27一33)
耶稣用比喻影射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太21:28一22:14)
耶稣连日殿里施教,祭司长忌恨却无从下手——(路19章)
祭司长等人想杀耶稣但没机会下手——(太21章、路22章章)
法利赛人商议怎样就耶稣的话陷害他——(太22章)
与法利赛人及希律党对质纳税该撒的问题——(太22:15一22)
与撒都该人对质复活之事——(太22:23一33)
回应律法师的试探,辩论哪一条是最大诫命——(太22:34一40)
耶稣反问法利赛人基督与大卫的关系——(太22:41一45)
从此没有人再质问试探耶稣——(太22章)
耶稣严辞指责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太23:1一12)
宣告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八祸——(太23:13一36)
耶稣称赞献两个小钱的穷寡妇——(路21:1一4、可12:41一44)
宣告对耶路撒冷大审判——(太23:37一39、可13:1一2)
重要的末世讲论——(太24-25章、可13、路21章)
耶稣再预言受难——(太26:31一33)
文士和祭司长聚集商议捉拿及杀害耶稣——(太26章)
当晚宿橄榄山——(参路21:34一38、约18章)
主题:主耶稣责备法利赛人
一、对门徒的劝勉和警戒
以法利赛人为例:
1.能说不能行,只苛刻地要求别人
2.做事故意叫人看见,要得人的夸奖
3.喜爱高位,贪慕虚荣
门徒当注意的:
1.不要受师尊的称呼
2.当谦卑作仆人
二、对法利赛人的责备
1.顽梗悖逆关天国门:这里把天国的门关了即自己不进去却阻挡别人进天国。
2.虚假敬虔遮盖恶行
3.勾人入教引入歧途
4.瞎眼领路错谬误人
5.避重就轻忽略要务
6.洁净外面内藏污秽
7.外表安详内里奸恶
8.假尊先知,轻看基督
应用:今天我们要默想这些教导当中的两个主题。
默想一:最大的诫命是什么?
耶稣为什么被法利赛人恨,是因为法利赛人认为耶稣破坏律法,亵渎神、不爱神。法利赛人为什么被耶稣指责,因为耶稣认为法利赛人不爱神。我们看到都是认为自己爱神的时候却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其中,法利赛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认识、不接受耶稣是基督。
到底怎么是爱神呢?当然耶稣给我们看的是爱神,时刻想着荣耀神,而法利赛人确实爱律法,并且本质上是爱自己。律法是引导我们爱神,但是法利赛人除掉神,只爱了律法,这就如我们把一件好的礼物给了我们爱的人,但是我们爱的人只爱这个礼物而不爱我。这是非常可笑的,也是非常无知的。所以耶稣宣布:最大的诫命是尽心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其次是爱人如己。
我们需要默想:当我们遵守所有的仪式和形式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在爱神,还是爱自己或者只是爱形式和仪式。
默想二:什么是假冒伪善?
请读马太福音23章,那里讲了假冒伪善的问题。假冒伪善,就是虚伪,这样的人的最大的特点是能说不能行,并且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宽容,是要显出自己的义而不是神的义。
不仅仅当时的法利赛人是假冒伪善的人,今天的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虚伪呢?或者自己不愿行义行善,却愿教导别人行义行善?或者口中充满冠冕堂皇的教导,却不愿用圣经来引导自己的生活...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让我们看到,这税吏比那些行律法的更为义。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