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专业有趣且充满哲理性的科普散文。
鳗鱼,是一种神奇的生物。
“它们可以穿过最浅、最杂草丛生的水域,也可以穿过最汹涌的急流。它们可以穿行于混浊的内湖和平静的溪流,可以穿越狂野的河流和温暖的小池塘。需要的时候,它们还可以钻过沼泽和沟渠。外部的环境似乎无法阻挡它们,别无选择时,它们甚至可以游走在陆地上,游过湿润的灌木丛和草地,坚持若干小时,直到抵达新的水域。
它们可以游成千上万公里,不知疲倦,一路上经历各种各样的状况,直到有一天,它们突然觉得找到了自己的家。
这是一个需要它们去适应、忍受和了解的环境——一条小溪或一个内湖,有着混浊的底,最好有一些它们可以藏身的石头或洞穴,并且要有充足的食物。而它们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家,就会待在那里,年复一年,通常只在一个半径几百米的范围内活动。
一条幸运地避开了疾病和灾难的鳗鱼,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一直活到50岁。有一些被关养的瑞典鳗,可以活到80多岁。据传,有的鳗鱼寿命超过100岁。如果鳗鱼不去考虑摆在它们面前的生存目的,即繁殖后代,它们似乎可以想活多久就活多久。仿佛它们能够永远这样等下去。
人们已经确认,一种被关养的银鳗不吃任何东西可以活4年之久。”
不吃不喝,有些鳗鱼竟然能活四年,我能不能活四天都是问题,相比之下,人真的太脆弱了。
有些人的生命,好像从来都在冲刺、闪耀,而有些人,仿佛生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仿佛生命的意义将出现于等待的间歇,或者抽象的未来。除了忍耐,别无其他实现之途。
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能将人带往更加广阔的世界,好奇心没有了,世界也仿佛走到了尽头。
动物有没有意识,会不会感知,我们无从得知。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用这种意识,产生一种意愿去影响存在。
预先设计好的命运,再怎么繁花似锦,天长日久,也会索然无味,因为那很可能并不是真实的你自己。
在未知的世界里不断探究,在深海中,与相似的同类交往碰撞,开出不一样的花,结出不一样的果,命运看起来似乎会更加生动有趣、绚烂多姿。
能感知到时间的存在和流逝,事件的蜿蜒曲折,却无法用任何方式去影响,时间仿佛成了怪物,命运遥不可控,这很让人烦躁郁闷不可忍受。
但正如艾米莉·狄金森所说:
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它栖息在灵魂里,
唱没有歌词的歌曲,
永远不会停息……
黎明的曙光,总是出现在最黑暗的时刻。
20世纪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1951年出版的《环绕我们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里写到:
“那些离开水开始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把海洋带在自己的身体里,那是一种它们传递给后代的遗产,一种至今仍然把所有陆生动物与其在远古海洋中的祖先联系在一起的遗产。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温血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我们所有动物的血管里都有一种盐溶液,其中钠、钙、钾的比例几乎跟海水一样。这是我们从几十亿年前继承下来的遗产,那时我们遥远的祖先从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进化出一种体内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里,最初只有海水在流淌。
所以我们都起源于水,都起源于那片神秘的马尾藻海。”
她热衷于研究海洋和海洋生物,写了很多关于海洋生命的开创性的书籍,她将自己奉献给了人类最初的起源地。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生而为人,初心何在?谁曾记得?
就算记得,又有几人,能为初心,坚持到底?
物以稀为贵,能坚持到底的人,毕竟也是少数,难能可贵。
你我,是那“难能可贵”之人吗?
海洋生物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不懈斗争,也反映出陆地上所有生命——包括人类与非人类的生命——之间的斗争。
我命由我不由天,真是全对吗?
除了斗争,卷得慌,不想躺平,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
其实也不是,不是吗?
真正的幸福,其实并不需要拥有很多身外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