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好人生。
关于“尊老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于“尊老教育”的一点思考

作者: 牛泳书海 | 来源:发表于2014-10-27 20:54 被阅读107次

    听了一节学生主持的班会课,主题是“尊老 爱老 敬老”,听完之后,有一些思考,不吐不快。

    首先就这个主题来说,很容易看出这又是一堂传统的思想教育课,主要就是通过这堂课教育学生,要知父母恩,知恩然后感恩,感恩然后图报,怎么感恩图报呢?很简单,就是好好学习。谁都知道这一套,老师们知道,学生也不傻,这在班会过程中表现很明显,不管是主持的学生,还是站起来回答的学生,话语组织都很正面、积极,这个一会儿细说,我这里想先谈的一点是,“为什么要尊老、爱老甚至敬老”?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为老不尊的社会新闻爆出了不少,诸如公交车上女孩子不让座老人就坐到腿上去,或者老人破口大骂,甚至还有更莫名其妙的,一个老人因为小伙子不让座怒扇对方四个耳光然后自己急火攻心猝死。我不大了解这些新闻的具体细节,可能在表述上也会有出入,但不管新闻与事实有多大的出入,请问,像这样的老人,我们该尊该爱吗?“尊老”是一种美德,但是当这种美德被一些人利用起来作为绑架其他人的工具,我们怎么办?

    回到那堂班会课,学生开班会所谓的“尊老 爱老 敬老”涉及到的面比较窄,他们主要就是说父母,按理说,在高中这样的阶段,学生尤其是男学生叛逆心很强,我自己亲眼见到过在网吧苦口婆心劝儿子回去上学的母亲,也看到过不少类似的报道,所以面向高中生开一堂这样的班会看似很有必要,实则不然。为什么?很多时候,说得不好听点,不少家长朋友也是有点“为老不尊”,他们实在是不值得学生“尊、爱甚至敬”,就我的观察,很多小孩和父母之间爆发激烈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父母的错要占绝大部分。

    所以我觉得,与其开“尊老 爱老 敬老”这样的主题班会,还不如开诸如“什么样的长辈值得尊敬”“遇到长辈不合理的要求应该怎么办”,或者“怎么和长辈沟通会更有效”,当然,最最好的办法,如果有条件,每个月都应该给父母开一次班会,题目都一样,“怎么做一个称职的父亲(母亲)”。

    有一个称职的父亲和一个称职的母亲,这是“尊老 爱老 敬老”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都是无用功,浪费时间而已。

    说清楚这个大前提,再来说说这堂班会课。实事求是地说,这是一堂很平淡的班会课,当然,对于两位第一次组织开展班会的同学来说,我要表扬他们,至少勇气可嘉,而且凡是总可以越做越好,我呢,也不是处女座,凡是吹毛求疵,之所以说平淡,是因为我基本找不出一个亮点——缺点多没关系,但是要有亮点,“一白遮百丑”。

    从内容上来说,两位同学设置了三个环节:感受爱,明白爱,回报爱。只看这三个环节我们就应该明白这堂课将会多么苍白,我不知道下面听的学生在听完之后什么感受,我首先就怀疑,主持的两位同学,你们的这三个环节,你们有多大的感触呢?还有,你们俩,都能做好吗?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真的不好。举几个课堂中的例子我们就能明白了。

    在第一个环节中,ppt上给了一个故事,大概是说孩子们回去看老人,吃饭的时候老人想和大家聊聊天,可是那些晚辈们都人手一个手机在玩,老人努,摔盘离席。
    看完这个故事,我看到学生中间大部分人会心而笑,这许多笑脸的背后蕴含着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然后下一张幻灯片给出一个天平,四个字为“爱的天平”,天平是倾斜的,写父母的那边下斜,写子女的那边上扬,主持的同学问“看到这个图片大家有什么感想”,只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了一句“我想到父母总是比孩子付出的多”,这个答案让我觉得好笑,好像父母付出的多了做孩子的就有负罪感,我倒是想问一下,难道孩子应该比父母付出的多?或者付出一样多,这样就谁也不欠谁?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付出的多,难道不应该吗?为什么孩子应该感到歉疚呢?为什么由此,孩子就应该感恩呢?为人父母,在为人父母的那一刻,就应该明白身负的责任,不仅仅是让孩子长大,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快乐、健康的长大,当这种责任变成一种“恩情”,不值得高兴而应该悲哀,在这种心理负担下长大的孩子,多么可怜。

    作为孩子,他们的责任就是“健康快乐”地长大,而不是感恩戴德。所以课堂效果不好,一方面是两位主持的同学确实比较“稚嫩”,尚需锻炼,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我觉得是可以出亮点的地方),是他们对所展示的内容还缺少更深入的思考,人云亦云了,对于这样的展示,即将成年的高中生,自然提不起多大的兴趣。说到这里必须补充的一点是,如果换了一个经验老到的班主任,通过他(她)深入浅出深情并茂的引导,让学生们“心有戚戚焉”,效果会不会非常好呢?会,当然会,但是这种好效果,太煽情了,下课之后冷却三分钟,立马烟消云散。经不起推敲啊。

    在听课过程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触是,在这样的教育下,经过长期的熏陶,学生们的思维多么局限,而他们的话语又是多么言不由衷。

    在课堂第二个环节“明白爱”中,给出了一个问题:七点多了,小孩子想去同学家写作业看电影,和爸爸报备,爸爸同意去,但是八点之前必须回家,小孩想现在就七点多了,八点就得回来,时间也太短了。如果是你,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多小孩经常遇到的问题,按说大家会有很多说的,可是找了几个同学,都是一两句话草草了事,比如说“和爸爸好好沟通”“商量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时间”“一定不能发火,要懂得让步”等等,都是很抽象的描述,没有什么具体可行的办法,主持的同学也听不下去了,就问“如果爸爸还不答应怎么办”“你打算怎么和爸爸沟通来争取迟一点回来”等等,结果没有人可以回答。通过这些学生的回答,不难理解我之前说的,长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已经让学生的思维局限到多么可怜的地步,在面对这么活生生的事情时,他们显得多么手足无措。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就我和学生相处之后对他们的了解,他们面对这样的提问显得手足无措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和父母有了这样的冲突之后,没有或者很少有人会通过“沟通”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小孩子们大都是一脸怒火,大吵大闹。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他们在课堂上的时候,多么言不由衷。

    对于主题先行的课堂,身处其中之时,我总是感到痛苦万分,情不自禁想对这堂课进行“解构”,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班会课最后,学生让我讲一个和家人之间的趣事,或者说父母做得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我讲了一个和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很真实的一件事,可是在最后,我加了一句:大家不管和父母有多大的矛盾,要记住父母总是爱你们的,他们骂你们也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所以有了争执的时候,多想想他们对你们的爱,多想想他们的好,可能就会冷静一点。

    多么义正严辞的一段话,听得过程中我思考很多,可是在发言的时候,我立马收起了我那些很犀利的思考,转而很识时务地说了刚刚那几句场面话来教育大家。

    十几年浸淫于传统教育的课堂,很难摆脱“言不由衷”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尊老教育”的一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dv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