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作者: Maggie心灵成长之旅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09:26 被阅读0次

    哲人:例如,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写作业甚至连教科书都忘在学校。那么,如果你是父母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青年: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地让其学习呀!上辅导班、请家庭教师,有时候甚至还可能会扯耳朵。这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吧。

    哲人:被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学习,你最终喜欢上学习了吗?

    青年:很遗憾,没能喜欢上学习。为了学校或者考试的学习只是应付而已。

    哲人:那么,就从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开始说起。例如,当眼前有“学习”这个课题的时候,阿德勒心理学会首先考虑“这是谁的课题”

    孩子学不学习或者跟不跟朋友玩,这原本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即使父母代替孩子学习也没有任何意义。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

    因此,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青年:分离之后再怎么做呢?

    哲人: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仅此而已。

    哲人: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青年:究竟如何辨别“这是谁的课题”呢?

    哲人: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由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青年:“学习”或许是孩子的课题,但“让孩子学习”却是父母的课题。

    哲人:的确,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正因为察觉到了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青年:即使孩子完全不学习,那也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所以要放任不管吗?

    哲人: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哲人:不仅限于亲子关系。例如,阿德勒心理学的心理咨询辅导认为,被辅导者是否改变并不是辅导顾问的课题。

    接受心理咨询辅导之后,被辅导者下什么样的决心、是否改变生活方式,这都是被辅导者本人的课题,辅导顾问不能干涉。

    当然,辅导顾问要竭尽全力地加以援助,但不可以妄加干涉。

    某个国家有这么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辅导以及对别人的一切援助都遵循这个要求。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做出改变,最终还是在于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dz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