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学习了《太傻天书》第三章第三节“太傻的声音”,感觉太傻的声音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曾经多次听到过他的声音。
每个人经常会经历一两个这样的过程,这些过程都发生在无意识中,而不是大脑智慧地做出了选择。往往你因为琢磨其他一些事情去了,或者根本就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做什么准备,大脑也根本来不及做什么思考,然后你不知道怎么就解决问题了。
我8岁的那年夏天,独自一人到村东边的池塘边玩耍。
停了一会儿,又过来两个男孩,大的约有十 岁,小的有四五岁,大男孩顺着池塘北岸向西边走去,小的男孩在我身边不远处玩耍。
我突然听到“扑通”一声,就顺着声音看去,原来是我身边的小男孩掉池塘里了。
他掉到池塘后既没有哭,也没有喊叫,只是手脚在水里乱扑腾。他一会儿露出了头,一会儿又沉下了。一会儿离岸边近,一会儿离岸边远。我忙着喊和他同来的男孩过来。此时,池塘的附近并没有大人。大男孩过来后急得团团转,也毫无办法。
我站到池塘边离落水男孩最近的石头上,试着伸手拉小男孩上岸。小男孩看出了我的意图,奋力向我游来,我正要拉他上岸,他却又远离了岸边。
我站在池塘边,等待时机,很快,小男孩又游了过来。他慌乱地用手拍打着水,身体忽上忽下。我瞅准他身体上升,离我很近的机会,抓住他的手臂,猛地往上一提,他在水的浮力和惯性的作用下,一下了就跳到了岸上。
小孩上岸后,受到了惊吓,赶紧和大男孩回家去了。
我回去以后天色已晚,并没有向父母讲我救落水小孩的事情。
第二天早上,被救小孩的母亲拿着三四张白面烙的饼来到我家。在上一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白面饼并不多见,是个美味、稀罕的食物。
小男孩的母亲对我母亲说,你家孩子救了我儿子一条命,这几张饼一定要让你孩子吃了。我母亲推辞了几次,最后只留下一张烙饼,其余的烙饼让小孩的母亲带回去了。
小孩的母亲走后,母亲高兴地对我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救了小孩的命,娘为你高兴。但是,你才七八岁,比小孩子大不了几岁,你是怎么救出小孩的?”
我想了想,说:“我也说不清当时情况,当时也顾不上多想,看到他游到岸边就把他拉上来了。”
我长大后,想起这次救人的经历觉得有点后怕。如果,我在岸边没有站稳,小孩身体往下沉的时候猛然拉我的手,也许就把我拉下水去了,而我却不会游泳,掉入池塘后凶多吉少。
我在懵懂孩童时代,并没有学过救溺水者的相关知识,却能根据自己的本能,及时把握住救人的最佳时机,迅速地把溺水小男孩救了出来。这是什么道理,我一直搞不明白。今天,我学习了《太傻天书》第三章第三节课后。我明白了,我之所以能顺利地把落水小男孩救上来,是因为我救落水小孩时完全没有经历大脑思考的过程,在无意识中就把小孩救出来了。这就是太傻的声音。
其实,你每天都在太傻的指引下行动,你内在的太傻无时无刻在与你沟通,记住,这种沟通没有什么大事才管小事不理的问题,几乎经历的每件事情,他都在告诉你怎么做。
我在上初中做几何的证明题时,有一道题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我晚上睡觉进入无意识状态后,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却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中。我早上赶紧根据梦到的解题方法将这道题做了出来。
长大后,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常常苦思冥想找不到解决办法。有几次,我在第二天早上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解决办法清晰地出现在头脑这个显示屏上。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定能生慧”,这个成语。太傻说,关闭大脑的喧嚣,没有经历任何的选择,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任何的事情,但是你却神奇地将每一件事都完成得很好,而别人只会在之后用大脑去分析你的某种智慧,却根本无法理解。
现在看来,太傻的声音和佛教的坐禅、瑜伽的冥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我现在还无法处处、事事、时时聆听太傻的声音,还需要按照太傻的指导,不断锻炼在沉默中清空自己的头脑,找到爱、平静和真正快乐的感觉,从偶尔听到太傻的声音,变成完全依赖他来处理我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