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褚时健选择了玉溪卷烟厂的时候,他并没有料到,这个决定会让他的人生走上巅峰。他在那里一手打造了后来享誉全国的“红塔山”香烟品牌。
在曼蚌糖厂做出杰出成就后,褚时健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从而给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还给他两个选择:一是去位于峨山的塔甸煤矿,一个去玉溪卷烟厂。
按照褚时健自己的意思,他更想去塔甸煤矿,因为他向来喜欢与山林江河为伴,如果去塔甸煤矿,上班之余能漫步林间,能上山打猎,还能下河抓鱼,这是他理想中的生活。
不过,妻子马玉芬出身大户人家,更喜欢城市生活,这些年来跟随着褚时健,被迫过了多年的乡村生活,早就想摆脱偏僻乡野了。
褚时健考虑再三,想到妻子多年来为家庭的付出,最后还是照顾妻子的意愿,去了玉溪。
1979年,他到了玉溪卷烟厂,和当年初到曼蚌糖厂时一样,他接手的也是一个烂摊子。
因为政企不分的经营体制,玉溪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人工资常年低下,状况比当年的曼蚌糖厂还要糟糕。
褚时健初到玉溪,对卷烟厂的印象是“员工软、懒、散,车间跑、冒(气)、滴(水)、漏(原料),厂区脏、乱、差。
向来善于解决问题的褚时健第一次感到了怕。他怕的不是自己无力回天,而是工厂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种复杂的状况,褚家人到玉溪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褚时健一家四口,工厂给分配的住房却才20多平,窄小简陋,远低于前厂长的居住标准。
褚时健知道这是有人在故意使坏,想给他个下马威。
卷烟厂原来的领导热衷于派系斗争,根本无心抓经营,一派的领导制定的决策,另一派必定想法子搞破坏,这才使得偌大一个工厂落到半死不活的地步。
虽然内心十分厌恶人事斗争,但是他知道,要想把卷烟厂搞好,这一关迟早得过。
褚时健工作刚刚开展工作,就有四个人故意旷工。褚时健也不说什么,直接找人顶了他们的岗,并对车间主任说:“记住,月底不要发这几个人的工资。”
月底这几个人去找副厂长告状,企图像以前一样,利用领导间的派系斗争钻空子。
副厂长想去找褚时健说道,才走进办公室,还没开口,就被褚时健骂了出去。
他当然不服气,向领导打小报告。可是意外的是,以往照顾他的领导这次却劈头盖脸地骂了他一顿:“不看看什么时候了?以后好好配合褚时健就行了!”
副厂长一脸疑惑,不知道褚时健什么来头,为何连自己熟悉的领导也帮着他说话。但事已至此,也只得服软,不敢再和褚时健对着干。
实际上,褚时健早料到会遇到这种局面。在来玉溪报道之前,就已经找县里的领导报了备:“去接管烟厂可以,但是希望领导答应我,在一年内,凡是到地委员会告状、请愿、上访的人,一律驳回,交给我自己处理。”
领导对褚时健的能力十分信任,当下便答应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甚至把这个决定写入地委工作纪要中。
有了尚方宝剑在手,褚时健整顿起厂风来,自然就没了顾忌。
通过和副厂长的这一次交手,褚时健成功地树立起权威,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再也没人敢和这个黑脸厂长别苗头,而且厂内不少真正有才能的人也真心信服褚时健,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解决了派系斗争的问题,他终于来到了自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的领域––企业经营管理。
褚时健便开始大刀阔斧地开始对玉溪厂进行整改,在他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翻开了新的篇章,很快便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卷烟厂。
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问题,而当遇见这种状况时,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更不是退缩,而是应该设法去解决,就像褚时健一样,他通过排除阻力,在卷烟厂树立起了绝对权威,原来的阻力反而成了他事业的助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