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纳”的理解——“以人为中心的成长教育”
自从登上船长梁晓玲的心理学航船,上来就下不去了。从7天吸引力提升、21天人本入门、21天行动力强化、7天家长教育、7天自信力公益,再到现在的少儿成长教练和社群运行,忙的不亦乐乎!却又乐此不疲!
少儿成长教练1月3号起航的,社群运行是1月6号起航的。都进行了7-10天了。经过了两周的少儿成长教练的学习与体验,群里小伙伴们聊出来许多话题。
我们学习什么都是为了应用,帮助我们改变我们的生活,不只是为了拿学分应付考试等。我们要的是处理实际问题的“本事”,帮助自己、帮助别人的能力。
在此,想到船长和船员们的聊天问题,做以下总结:
1、二宝躺在地上大哭,妈妈因为太累而躺着休息一下,让孩子发泄心中的情绪。奶奶来了,说孩子不应该躺在地上。孩子猛的吓到了。
我的观点:孩子遇到接受不了的,可以发泄情绪,但是家长应该把孩子放到一个单独而安全的地方,他可以发泄,但是不能不分场合。他可以发泄,但是不能分所处的环境。他可以发泄,但是他要承担发泄的结果。他可以发泄,但是首先应该告诉孩子:是非曲直,善恶美丑。
发泄的前提是:家长可以完全接纳孩子的表达和表现,但是应该把原则与底线告诉孩子。否则,在家里他可以“为所欲为”,习惯了,长大到外面,谁会这样“宠你”?当没人宠你的时候,你想让孩子如何接受?
想起来一句老话:惯子如杀子。
2、班委群,出现人手不够,没人干活时。班委要求助。班班意见:有多少人干多少活。不提醒、不要求、没有应该、没有必须。
我的观点:如果孩子早晨没睡醒,不想起来上学,家长会不会把他叫醒,让他起床送他去上学呢?
应该与不应该,必须不必须,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所处位置的内容,完全可以弃之不顾,那么你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没有任何责任心的人吗?成年人的自我培养和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混淆是非”、没有原则与底线的似是而非的做法。“没有实践的理论”,不过是一纸空谈。
3、接纳,是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的接纳,不是无任何条件的接纳。如果让孩子可以任性而为,没有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标准,没有一把衡量标准的尺子,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
试问:这样不负责任的教育,也都是船长要真实传达的“以人为本的成长教育”吗?也都是船长真正要传达的“接纳”教育吗?
我的观点: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实践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也是现实中行之有效的站得住脚的,被实践检验的是正确的理论,不是让孩子不辨是非的“混沌一片”的任意妄为。
李天一的经历和家庭教育,还不足以惊醒世人吗?
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家长有目标导向,孩子有目标导向,而不是没有任何参照、任何标准、任何界限的“接纳”。
我的做法:
我女儿现在19周岁,大三了。
她小时候有两次哭闹。一次是两岁左右时的冬天,晚上我要出去给晚归的宝爸打个问话,因为担心骑摩托车喝酒不安全,想把她哄睡,睡前要给她把尿。她没有尿不想尿,于是用小脚踹炕边的椅子背,以示反抗。我意识到自己错了,就抱起来她,拍拍她的后背,道歉说:“对不起,妈妈错了。”哄一会,她就不哭了。
还有一年夏天,她四、五岁的时候,因为一件什么事情,我没有满足她的需要,她就现在地上大哭起来。我问她:“还想哭是不是?”她不回答。哭一会还不停下来。我问她:“还没哭够是不?”她不回答。
我把她抱起来,走出去放到外面的矮墙上,告诉她:“坐在这里哭,哭够了,不哭我打你。”我就转身进屋了。
哭了一会,我听了声音小了,哭的没什么意思了。我出去站在她面前问她:“哭够了吗?”
她说:“哭够了。妈是不,没哭够你还把我放墙头上。”
我说:“是的。妈妈跟你说过:应该给你买的,不要也给你买。不应该给你买的,提要求也不给你买。只要对你有好处的,妈妈都会努力满足你的要求。不合理的要求,打滚撒泼躺地上大哭,也不会满足你。记住了吗?”
她哽咽着说:“妈妈我记住了。”
我抱起来她,对她说:“合理要求,也要正常的提出来,妈妈永远不会因为不满足你,你撒泼就满足你。对你好的就是合理的。比如我不想让你吃方便面,你觉得好吃非要吃,垃圾食品,吃了对你身体没好处。那么你偷偷吃一次,被我发现,下次正常的要求也减少一次满足。”
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随便大哭提要求。她也知道:“宝宝说话算话,妈妈也说话算话。妈妈说话算话,宝宝也得说话算话。”这一点,我们彼此都遵守的很好。
而且,我也确实是只要觉得对孩子有好处,都提前给她买回家。
她小时候的小三轮车,四轮自行车,几乎都是不到年龄留给她买回来的大玩具。还有DVD,那个时候我们的工资才四、五百元,当时别人家买的都是VCD,而且买的人家也不多。我当时给她买了DVD,而且价格更高,将近900元。
三岁那年的冬天,当时去了大半年的幼儿园黄了。老师送给我几张光盘,跟我说:“这几张是你姑娘最爱看的!这些,给你姑娘随便吧!你好好培养吧,将来你姑娘得出国!太聪明了!我给大家放《跟张老师学舞蹈》、《跟老师学讲故事》……别的孩子都不当回事,你姑娘看的可认真了,安安静静的自己在那看。换别的她都不让。你给你姑娘也买个VCD,没多少钱,让她自己在家看!”
所以,我的观点是:“接纳”,是指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而不是无条件下的、没有任何引导、没有是非曲直的观念树立的接纳,如果那样,就是对罗杰斯和船长的“接纳理论”的曲解。
2019年1月19日 (周六)
我对“接纳”的理解 我对“接纳”的理解 我对“接纳”的理解 我对“接纳”的理解 我对“接纳”的理解 我对“接纳”的理解 我对“接纳”的理解 我对“接纳”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