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度感觉如飞絮浮萍,没有根基没有了老家,这是母亲去世之后最强烈的心灵困顿。
常常听言:有娘才有家。是啊,没娘的孩子没有家,没娘的孩子像棵草,现如今,老家只存封于记忆中。
今日阅读苏轼诗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颇为心动,从另一个层面理解“家”的内涵,稍有释怀,感佩一代歌姬宇文柔奴的气度和胸襟。
原文如下: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乌台诗案”除却苏轼本人,受牵连者众,被贬最惨的是苏轼好友王巩(王定国),被贬到岭南宾州(今广西宾阳)去监督盐酒税务。当时王巩的妻妾、下人,大多都走了,唯独柔娘愿意跟随着王巩去赴任。苏东坡对王巩被牵连一事很内疚,总感觉愧对王巩,经常去信问寒问暖,交流一些诗画方面的知识。
柔娘心地善良,尝尽人间辛酸,同情社会底层弱者,亲自上山采药,开始了为百姓们治病的生涯。后来柔娘随王巩回京师。苏东坡也早有耳闻,在与王巩叙旧时,特地问起柔娘,“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宇文柔奴平静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深受感动,遂填词《定风波》。
“家”是什么?家在哪?无形无具,它是人的内心,内心安定,何处皆是家,内心安定粗茶淡饭茅舍竹篱,皆是家。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又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家,是心,心安即家,不必刻意找寻它的归处,家在心在,亲人在我心里,在我在的“家”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