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东西你一开始感觉很贵,但没想到居然那么贵?
付费知识。
知识,当然是很贵的。我们要经过十几年的义务教育,才算掌握了基本够生活用的知识(当然,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大家学习的能力,而非知识本身);然后经过四年甚至八年的大学教育,才可以算是入门一个领域;之后还要经过大量的实践与深入的钻研,才可能成为一方面的行家、专家。
哪怕是工作之外的知识,比如写作、历史,想要有所积累,也一定得阅读大量的书籍,经过大量的思考与训练。经济、精力、时间,获取知识,其成本一直都是很昂贵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一切似乎有所改变。
好像在一夜之间,大家都接受了买虚拟产品要花钱的设定。
花钱买游戏、花钱买电子书,直到——花钱买语音。
相比于读书来说,听语音“更快”,更方便,也更“省事儿”。读书还要捧着,还要端坐着,还要琢磨着。语音,随时随地,无论是开车,跑步,躺在床上眯着,怎么样都能听。也不用动脑子,你说啥是啥。如果一边听,还能一边学到东西,那简直是完美。
第一个想出来把“知识语音”当作商品卖出去的人,绝对是个天才。
这个天才,无疑是开辟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像宇宙大爆炸一样,市面出现了巨量的语音课程。有教你理财的,有教你生活的,有教你创业的,无所不包。如果你把市面上所有类目的课程都买一遍,不保证你会成为样样精通的全才,但你一定会倾家荡产。外加欠一屁股债。
最初,我对知识付费的印象是很好的。我买的第一个课,是许岑的《keynote制作教程》。买这个课,纯粹是被许岑个人魅力征服了,那时候我连苹果电脑都没有。买下来之后,看得真是如痴如醉。课程质量极高,知识点扎实,语言幽默,节奏流畅。说真的,哪怕你没有苹果电脑(就像当年的我),没办法实践keynote制作,你在上边也能学到许多关于演讲、表达的知识。甚至,仅仅把这套课程当电视剧看,也是非常能解闷、非常值回票价的。
由于对知识付费的第一印象太好了,后来,看到市面上的课程,只要标题让我感兴趣的,我就都买了。反正也不贵,一节课9块9,买啥都9块9。9块9,买不着吃亏,买不着上当。
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一节课不到10块钱,还能学知识,甚至听听许多明星的声音,这钱也值了。
像我这样愿意花钱的人越老越多,想办法让我们把钱花出去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多。
当一个市场大起来,那它就无所谓新不新兴,几千年来的市场规律,就会在它身上显现出来。大家没有时间一个一个语音听下去,来辨别课程的好坏:明星的课程,销量会最好;标题夺人眼球的课程,买的人也很多。
于是,包装明星、标题党,成了在知识付费里优先级最高的两件事儿。
至于课程质量如何——反正虚拟产品,卖出去后也不给退款,谁在乎呢。
于是,我们看到了无数具有神奇功效的课程:《时间管理,一个月治好“拖延症”》《半个月学会理财,投资赚钱》《一周掌握一门语言》《三天学会写作,月入过万》《一天学会微信公众号运营,年入百万》《三分钟就学会的读书秘诀》……
跟飙车似的,课程越来越神奇,能教会你的东西越来越多,让你耗费的时间却越来越短。
真的,现在我觉得自己,如果没办法十秒钟赚他一个亿,我都不好意思活着了。
当然,在市场竞争下,适当地抓人眼球,也无可厚非。产品大爆炸,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就抓住一批用户,估计就得饿死。这个我能理解。
不说课程标题,咱们只看课程内容。是什么样的人,在给各位上课呢?
有的,说话都说不清楚,磕磕绊绊、结结巴巴,张嘴三句话五个语病——这样的人,在教你写作;
有的,从网上抄下来大量过时的资料,缝缝补补整合在一起,总结出一套完全没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这样的人,在教你公众号运营;
有的人,买了一本工具书,把目录抄下来,再用自己的语言讲一遍,也就成了一门课——这样的人,在教你学习/理财/时间管理……
当然,我得承认,最后这一种人,在市面上,已经算是很良心的老师了。
利用大家的焦虑、恐惧,炮制耸动的标题,流水线一样制造大量的语音垃圾,赚一笔就跑。
越来越多这样的课程,占领了市场。
至于真正有质量、让我有所获、有所思的课程?我已经好久没遇到过了。
我花了钱买,花了时间听,最后,却一点儿知识也没学到。
——这样的“付费知识”,难道不贵么?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门森特的睡前故事】
现在在公众号内回复“知识”,送你一本真正免费的、有营养的、有质量的、让你涨知识的、我最近读得欲罢不能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