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日,在娘家附近转悠、等朋友。见时间还早,便上去娘家坐了十多分钟。虽然每周会有那么两天与母亲见面,中午下班来吃她做的饭菜,但说来惭愧,每次都顾着在手机里回微信,却很少安静地陪她说会儿话。有一段日子,为了不影响我周六的直播,全家人团聚也改在周五晚上,但多数时间我也是边听线上读书会边跟家人聊天,他们笑着说着,我却无法全情投入到他们的话题里去……母亲就更不用说了,我几乎没能和她说会儿话。
家里没人,弟弟和弟媳上班,侄子还没放学。就我和母亲两人的傍晚,很安静。我把手机远远地放在鞋柜上,一心一意听母亲说最近发生的事情,她手舞足蹈,声音抑扬顿挫,表情也很丰富,逗得我时不时大笑起来。见我笑得如此开心,母亲说得更起劲,趁机打开冰箱,“来,看看,家里需要什么菜”(去之前弟媳已经拿了一大包菜了)。我不好让母亲扫兴,说听你的,你决定。“这个酿粄很好吃,我吃了很多个”、“这两种菜不用煮了,热一下就可以吃,你选哪个”、“苹果很好吃,拿过去吧”……刚游泳完的我很渴,见到西瓜两眼放光,拿起一块吃。
短短十几分钟,我猜母亲应该是很高兴的。在这只属于我俩的时光里,她神采飞扬,并且我不再想以前那样拒绝她给东西,而是那么欢畅地接受,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晚上线上读书会,在书架上找与母亲节有关的书籍(读书会的好处,就是可以把尘封已久的书又重新翻出来,重新读起来),看到了冯唐的随笔集《春风十里不如你》,里面一篇题为《如何与老妈愉快相处》的文章虽有些极端却很真实,就如发生在身边。“牙刷可以换,手机可以换,常住地可以换,女友可以换,老婆可以换,性别可以换,甚至可以认贼作父,但是老妈还是换不了”。想换的东西很多,可以换的也有很多,惟独母亲,骨肉相连。
“一耳入,一耳出,方证菩提。”这是冯唐父亲与母亲愉快相处的方式。哥哥的方式则是忍耐,最早不能和母亲睡在一个房间,后来不能睡在一个房子,再后来不能在同一个小区,最后竟然不能在同一个城市……母子吃了一餐饭,哥哥吃了两片止痛片,两个小时后,他头痛欲裂。
冯唐与母亲愉快相处的方式是逃亡——行动上是住校,心灵上读书和做事,这样也安然度过了好些年。当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少,他觉得与母亲之间的住处,最好是“端一碗汤面过去面不凉的距离”。
母亲在,家在。我与母亲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她给什么,我就乐呵呵地要什么,而且要表现得极为迫切和乐意,这样,她就很开心了。
许多年后回想起无数个宁静而热烈的午后,这样的光阴故事多么美好,足以打动那么多、那么多的平凡岁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