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树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显然那一幢幢小楼都藏在浓绿的树林中了。
在傣家村寨,玉儿领着我们去她家参观。傣家小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屋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小楼大多是木制的,有些新楼是砖混或框架式的,竹楼已很少了。由于地处南方多雨湿热的环境,傣家小楼都注意通风,不是很密闭的。
玉儿家的二层小楼建于1982年,用了73棵大树。这是一幢榫卯木质结构的小楼房。底层是用来堆放杂物的,高约七、八尺,四周没有遮拦,用二十来根八角形的木柱子支撑着楼板。这些柱子主体是正方形,四周被砍掉四个小角,是为了防蛇上爬。二楼住人,既可以避免潮湿,也可以远离地面的热气。这样的构造,蕴含了傣族的建筑智慧。
站在小楼前,玉儿告诉我们,傣族人不希望客人拍摄他们家中的陈设,卧室更是谢绝参观。这与他们全族人信仰佛教有关,傣族人认为自己的家是有灵性的,拍摄则会带走家中的灵魂,与此同时,他们的卧室有些护佑全家的神灵,别人参观了,便会惊扰并带走神灵,给家人带去不幸。因而,作为宾客,我们入乡随俗,尊重了他们的风俗。
按照傣家的规矩,进入小楼前,要脱帽、摘下墨镜,还要把鞋子脱在门外。但玉儿对我们说,因为我们是来自远方的客人,所以,可以穿着鞋子上楼,在客厅外脱下鞋子。我们跟在玉儿的后面,悬空的足底尽踩在激动的七彩祥云上。
上到二楼,紧挨着楼梯的一边是一个宽敞的开放式大阳台,另一边则是明亮宽大的起居室及厨房。起居室的西墙上有一扇通往客厅的门。我们依次在客厅外脱了鞋,跟随玉儿进入客厅。客厅的光线相对昏暗了些,玉儿打开了客厅里的照明灯。借着灯光,我打量了四周,墙上挂着两幅已明显退了色的毛主席画像。小楼没有窗户,但为了透光,给屋里一缕阳光,在房顶向阳的一面,开了一个顶窗,用玻璃片来代替陶制的瓦片,以利室内采光。屋里陈设很简单,除了一些已陈旧了的橱柜外,一台彩电算是这屋里的高档摆设了。整个二层楼的地面上,都铺着她家猫哆哩用手工编织的竹席,对称的花边图案非常漂亮。
客厅的隔壁就是卧室了,有一进一出两扇门,分别都用门帘遮挡着,一家大小都住在一起。如果谁家的卧室用木板隔开,让别人知道了,会让人笑话的。别人会认为这一家不和睦,有隔阂了。卧室没有床,只有垫子。分别用蚊帐代表着各自的床位,黑帐是家里的老人用的,在最里面,红帐是夫妻用的,在中间,白帐是女儿用的,在最外面。傣家儿子晚上住外间客厅。
这就是神秘而简朴的傣家小楼。
2018.11.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