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
【读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我只想给6.5分

【读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我只想给6.5分

作者: 归来少年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21:35 被阅读37次
    图片来源:纪录片《向死而生》

    作者简介:

    26岁时,李开复的博士论文就得到《纽约时报》半版报道,被全美计算机科学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破格授予教职;之后曾在苹果、微软及谷歌等多家顶尖IT公司担当要职。还获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百大风云人物。在中国,有数千万的微博粉丝。

    2009年,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3年9月,对外宣布罹患淋巴癌。大幅度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

    2015年2月,在患病离开北京17个月后回到了创新工场的北京办公室,与员工进行交流。

    代表作:《做最好的自己》

    书的框架:

    整体框架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与死亡交手

    第二部分:病中觉悟

    第三部分:最有价值的人生

    第四部分:健康,我对自己的承诺

    第五部分:家人,叫我懂爱


    书的内容:

    大致讲述了他从罹患淋巴癌到治疗康复的一个心路历程和生活反思。

    李开复一直笃信且奉行不辍的人生信条是: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

    他曾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他承诺所有员工,收到邮件十分钟内一定回信,即使是在大半夜也一样。他的床头永远放着不关机的电脑,只要电子邮件送达的声音一响,便立刻弹起。为了下飞机可以立即洽谈公事,他常选择夜间航班。

    他努力把“效率第一,永不懈怠”作为自己的标签。

    五十二岁时,他被医生宣判患有第四期淋巴癌,在彷徨恐惧之时,尝试自救。中医、能量疗法、肌肉测试、葛森疗法等都被他尝试过。他还自己研究病情,看大量的论文报告之类的学术文章。自己分析、对比,然后重建心理,掌握主动,重见曙光。

    最后放下恐惧,接受治疗,并相信自己可以绝处逢生。

    在面对癌症,面对死亡的过程中,从否认、愤怒、沮丧到接受。他看清了自己,懂得了分辨真正有意义,值得自己奋斗去追求的是什么。

    他说:

    我看到自己过往的盲点,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质上并没有错,但是多年来,名利的浮涨让我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轴心,以至迷炫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不自知,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我依旧会尽心投身工作,让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的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他从病中觉悟,意识到:

    ★ 不再用量化的思维计算每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 从容和自己竞赛,慢下来,不再用别人的标准参与竞赛,走自己的路。 

    ★ 不让自己陷入“生前身后名”的枷锁中,纯粹一点。

    ★ 放下骄傲,开放自己,接受更多信息的可能性。

    ★ 学会感恩。心打开了,眼界自然也打开了。

    ★ 体验人生,追随内心。

    他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重新重视自己的健康,回归家庭,拥抱家人的爱。

    并建立的新的人生观:(1)拥有健康;(2)创造“难忘时刻”;(3)尽力做好自己,不必改变世界;(4)活在当下。

    从而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段人生。

    他还跟我们分享了医生建议他的“八十分健康管理法则”

    以及五个面对焦虑的诀窍。

    说说我的感受: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有点感动的,那时候刚好遇到爷爷重病住院,他书中的很多瞬间都让我动容。他化疗过程中所受的折磨,以及康复后与过世的父亲“偶遇”那段,都让我鼻子发酸。

    在疾病面前,人都是脆弱的,不管你曾经再怎么叱咤风云,躺在病床上的时候,都是最渺小和无助的那一个,心底除了恐惧,更多的是深深的悲哀。

    书的前面,他像一个忠厚温良,值得信赖的长辈,仿佛与我述说着百般种种,真诚、无奈、也有趣,比以前谦谦君子的他更加的可爱,有温度。

    他书中第二部分提到,一个一生都在照顾临终病人的护士邦尼•韦尔说,人在临终时最后悔的五件事是:

    (1)我希望当初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2)我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3)我希望当初我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

    (4)我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

    (5)我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一点。

    也让我备受感触。试想一下,如果今天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天,我的遗憾大概是:没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以及没有做自己曾经最想要做的事吧。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越看到后面,我便越觉得,那个高高在上的青年导师又回来了。

    他说:过去我曾在美国教会学校就读,而且在以基督教为主的美国生活了30多年,耳濡目染,一定程度上都认为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人生只有一次,那么人生当然要分秒必争,而且要无所不用其极地做到最大化影响力,最大化效率。在这样的信念之下,我不断挑选,改变人生跑道。

    而如今,他明白以前的自己拼命追求最热烈的掌声。他说生命最重要的成就,是把自己内在独特的本质开发出来,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

    让我觉得前后矛盾的是,他书的最后,却又开始奉劝学弟学妹们以“成为某个特殊又有用领域的顶尖人才”为己任,为目标。

    说好的成为自己内心最想成为的人呢?

    说好的做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呢?

    我好像又看到了那个反复宣扬成功大道理的青年导师又回来了。

    还有他2015年病后回归在母校计算机科学学院上的毕业生致辞:

    新的警世通言,新的劫后体悟我都分享在这里了,希望你们谨记并从中获益。我特别提醒你们最好要怎么怎么做,还是“世界因你而不同”那一套,甩不掉的依然是那份不自知的名利心。看到这里我明白了作者的用心,却不太明白作者写这本书的初心了。


    总结:

    看到最后忍不住叹气。有触动,却也免不了千篇一律的鸡汤。

    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都不同,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不适合自己的,要学会自己去判断,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挡住你看世界的眼睛。

    10分,个人给6.5分。

    个人感受,不喜勿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我只想给6.5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wh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