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时候,带孩子去幼儿园参加面试活动。所谓面试,其实也不是很正规的什么老师问问题,孩子来回答的传统考孩子的面试。或者是几个孩子在一起小组活动,老师来观察孩子的行为这样的。因为是第一次参加,也没有去过其他地方的幼儿园考证过,所以对这个幼儿园的面试正规操作流程还真的不是特别清楚。
那今天的面试经历,有哪些思考或感悟呢?今天分享出来也给家有小朋友准备上幼儿园的作参考。
1、小孩子是否准备好上幼儿园?
当天来参加游园的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由父母陪同来的,老师上了一节展示课,小朋友一开始有父母陪同坐在身后,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来一个孩子是不是准备好了上幼儿园的状态。
主要分为三个点:我会听了,我准备好了,我不说话了。
第一点我会听了,意味着孩子能够停止正在做的和玩的动作,可以听到老师的指令,并且跟着做。
第二点我准备好了,即是孩子的身体能够端坐在椅子上了,而不是随便走来走去,坐不住;其次眼睛在看老师做什么;最后是思维跟上老师,小脑袋开始思考了。
第三点我不说话了,表示孩子在异常吵闹的环境里,能够识别指令,懂得该遵守老师的指示并跟随,而不是跟旁边的小朋友聊天或玩自己的东西。
这三点都是要父母提前为孩子准备好的状态,平时在家里玩游戏,读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孩子先把这三方面做好了才开始。
2、很多父母不是怕孩子适应不了环境,而是自己适应不了离开孩子。
在展示课进行到一半时,老师要求父母全部离开教室,留下孩子自己在上课。父母们全部去到会议室听宣讲会。
结果在这个途中,我发现很多父母忐忑不安,感觉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坐针毡,内心煎熬,不知道孩子会不会突然发现父母不在教室,就要找爸爸妈妈?
结果这边会议一结束,他们恨不得马上飞到孩子的身边。其实这就是父母放不开孩子,也许孩子们在这一刻真的哭着找爸爸妈妈,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锻炼和适应?这就是逐渐对孩子放手的开始啊。
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最终都是指向分离的,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最终会离开父母的怀抱,成为独立的个体。我的儿子很享受,也没有哭着找爸爸妈妈,我是很高兴的。也说明他能很好地去适应这个环境了。
3、绝大部分的父母不允许孩子慢热,恨不得一锅水马上烧开,滚烫起来。
在一个全体小朋友跟着上面的老师互动,唱唱跳跳的环节,老师说让孩子跟着老师和音乐来做动作。结果我发现全场的家长都赶紧上去,看着自己的孩子站在那里不动,都特别着急,然后就开始拿着孩子的手比划,结果孩子就像父母手中牵线木偶,随着父母摆弄。
全场都是家长带着孩子,而我的孩子孤零零一个人站在人群中,仿佛被遗弃的那一个。但我还是克制住了想上去帮他一把的冲动,因为我知道,孩子的不会只是暂时的,他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他需要时间来热身。
结果,直到最后音乐差不多结束了,他才似乎明白怎么回事,慢慢的举起手,然后蹲下。我明白孩子是真的自己听懂了,而不是靠父母推着走的。
所以,几乎每个父母都见不得孩子不会,然后就变得急躁,不愿意等,不愿意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弄明白怎么回事,可是孩子将来的很多事情作为父母我们是无法代替的!
而在另一个游戏当中,四个小朋友围成圈,其他三个后面又站着家长,儿子这时候回头望着我,我知道他想说:“妈妈,你怎么不来帮我?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有爸爸或妈妈帮忙!”
我蹲下去在孩子耳边轻声说:“儿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哦,包括以后上学一直都是要自己去做的,所以,妈妈不会帮你。但是,妈妈就在旁边陪着你。”说完,退出了。
儿子表现很好,从头到尾自己完成了所有动作!我很欣慰。
4、我的孩子几次被别的小朋友带偏,跟着站起,跟着乱跑,跟着讲话。
也许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又该担心孩子没有定力,太容易受影响了!说实话,当时看到儿子这样,我是有这个念头的。回来之后也跟孩子的爸爸讨论过这个问题,孩子这么容易受影响,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去教?
经过讨论,发现最担心的不是他没有领导力,而是怕他被别的小朋友的不好行为影响。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他分辨哪些可以模仿,哪些行为不可以模仿之外,还要加强他的定力和忍耐力的培养。
让他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被排挤的压力,同时,还会不断告诉孩子:“你自己就很独特,不必什么都跟着别的小朋友学!你做好自己就是个性,就会吸引别人,做自己才是最棒的!”
当然,所有的习惯养成不是三两天就能做好,需要我们的坚持和耐心,也许最后孩子什么都没改变,但是我们依然会做,播下这颗种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