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碎!被拐儿童被找回后将生母拉黑...

心碎!被拐儿童被找回后将生母拉黑...

作者: 壹念心知岛 | 来源:发表于2022-01-07 17:59 被阅读0次

不久前,电影《亲爱的》原型主人公孙海洋终于像剧中那样得偿所愿。

历经14年后,他终于找到自己被拐走的儿子孙卓。

但孙卓最后选择了跟养父母生活,同时恳请生父母不要追究养父母的责任。

找回孩子后的心碎现实,还有很多寻亲成功的家庭都面临着这样的无奈。

几年前,广东发生一起儿童被拐系列案件,9名儿童被拐后都经“梅姨”卖掉。

截至今年8月,“梅姨案”中已找回的5名孩子有3名留在养父母家。

而一位叫杨家鑫的孩子,在被找回后,决定还是和养父母一起生活,至今没有回过老家四川。

更让生母夏先菊伤心的是,不知何时儿子已经把她拉黑了。

夏先菊说:

“我只是想像一个朋友那样关心一下,可是他都把我拉黑了,我只能从他的养母手里面聊天那些知道一些情况。”

那些被找回的孩子,也许在心理上并没有真正的被找回。

与上两件案例不同的,是一位叫符建涛的被拐儿童。

他和孙卓是被同一个人拐卖,被拐卖的时候都是4岁,而且被拐卖到同一个地方,又是在几乎同一时间被找到,但他却毅然选择回到了生父母的身边。

三位被拐儿童,他们不同选择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心理动机呢?

01 为什么被拐儿童的选择具有差异性?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认为,婴儿心理诞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自闭,共生,分离-个体化,建立客体恒久性。

展开来讲,新生儿以一个没有客体的阶段做为开端,直到2个月大,神经生理能力的成熟以及像喂奶、抚摸、拥抱这样的经验积累以后,才能进入到关系中。

在24-36个月,幼儿心理上慢慢过渡到最后的客体恒久性阶段,若得到了养育者持续的照顾,幼儿便能在内心中勾画出一个,关于养育者的心理影像。

在此之后,不管是短暂的分离、感受到对父母的失望,依然能记得对父母的好感觉。

那么孙卓、杨家鑫和符建涛的经历,有什么不同呢?

a.未发展出的客体恒久性阶段

孙卓被拐时4岁,刚到深圳两周,在此之前一直作为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湖北农村。

种种因素下,被拐前孙卓对父母在影像生成和情感链接上存在着缺失,加之成长的现实环境不稳定,他很难形成“父母”的概念,便无法建立客体恒久性阶段。之后,养父母的出现无缝衔接坐上了父母之位,从“深圳到山东”与“从湖北到深圳”也没有分别,一切都那么的顺理成章了。

还有杨家鑫,被拐时只有1岁多,科学研究表明3岁之前属“精神胚胎”时期,孩子无法形成记忆。因此,现实世界生父母的消失便意味着他们从未存在过。

b.客体恒久性阶段发展成熟的呈现

符建涛不一样,他从小被父母带着长大,对父母已经形成了一个很稳定的印象,也就是上文说的“内心将消失的客体勾画出一个心理影像”。

当心理影像一旦形成,自体恒久性也达成了融合。因此,4岁的他便知道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

所以,他被带到山东聊城阳谷的养父母家时,懵懂的符建涛就观察出养父母的容貌与之前的父母并不一样,他还天真地问养父母家的奶奶,爸爸怎么变黑了,妈妈也没有以前漂亮了,奶奶只是告诉他记错了。后来的14年间,他一直苦寻回家路。

此外,被拐——找回的遭遇意味着两次客体关系的中断,孩子不得不调动内部力量应对外部重要客体的变动,这会重复的造成心理创伤。

02 拉黑父母,一种内疚的表现

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孩子被找回,反而要拉黑生父母呢?

说回前文的符建涛,他在早年已经和生父母建立起了稳定的客体关系,心理上已经划定好了生父母和养父母。因此,心理负担相对较小的他,很快地做出选择回到生父母身边。

与之对应的是孙卓和杨家鑫在被拐后才建立了客体恒久性,他们心中一直以来的概念是:

拥有父母身份的人从来只有一个,那便是他们的养父母。

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说“孩子会忠诚于父母”,一方面,曾经被叫做父母的人是让自己与生父母分离的罪人;另一方面他们又精心呵护了自己14年。

若是恨养父母,不承认他们为父母,对不起他们的养育之恩,便是一种背叛;若是爱养父母,承认他们为父母,则是对生父母的背叛;若是承认生父母,便是对养父母的背叛。

这种忠诚与背叛的纠结在孙卓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但对于拉黑了生母的杨家鑫,则要复杂的多。

对于杨家鑫来讲,父亲寻找他无果后,绝望跳车自杀,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和这个破碎的家庭站在一起。

同时一旦他回到生母旁边,他就要成为生母唯一的情感依靠。

其次,知道真相的他很可能会把父亲之死归罪于自已身上。

这些,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来讲他根本承载不了。

他决然拉黑生母,也许是潜意识里要自我保护而启动的防御机制——

就那样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03 被拐孩子的别样人生

试想,还有很多被养父母善待的孩子,却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他们的身份将作为家庭秘密,隐性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养父母的态度、邻居的闲言碎语会使他的心理上蒙上一团灰雾。

就像孙卓,偶然从姐姐口中听到“自己是捡来的孩子”,那瞬间一定情绪翻涌不止。

成长中太多的疑惑会让人生负重前行,带着这样的心理底色很难真正的快乐。

当纸终究包不住火,在知乎上有看到一个网友的回答:

对于这些孩子来讲,不管是否知道被拐卖或收养,人生脚本已然错位。

此后在自我价值、自我认同、安全感建构等人生议题方面,都将是一道道需要跨过去的坎。

The End.

相关文章

  • 心碎!被拐儿童被找回后将生母拉黑...

    不久前,电影《亲爱的》原型主人公孙海洋终于像剧中那样得偿所愿。 历经14年后,他终于找到自己被拐走的儿子孙卓。 但...

  • “被拐儿童将生母拉黑”的感想

    最近新闻报道,国内某被拐儿童将生母拉黑一事,新闻下面的评论都是对孩子的谴责。 但是,我却非常理解儿子所面对的处境,...

  • 回家了!被拐32年终与父母团聚!

    还记得被天猫双11之子、天猫618之子连续让出资源位寻找的被拐儿童吗?其中一位被拐儿童近日被成功找回! 5月18日...

  • 被拉黑后

    真的有点伤心和落寞,有心打个电话,或主动加一下,想想,还是作罢。 不会再主动联系一个拉黑我的人,我知道,也许会像我...

  • 《人性的枷锁》——我所接受的教养,不允许我那样欺负人

    毛姆《人性的枷锁》中写儿童时期的菲利普上学后,由于他的脚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被同学模仿,嘲笑,甚至在宿舍被同学拉...

  • 失恋,分手后被拉黑?这3种情况,你绝逼要挽回爱情!

    挽回专家:失恋、分手后被拉黑?这3种情况,你绝逼要挽回爱情! ——分手后被拉黑代表着什么? 分手后被拉黑代表着什么...

  • 当被拉黑后

    当被拉黑后 再动人的剧情 也只是独角戏 当被拉黑后 所有的期待 只能留给望穿秋水 当被拉黑后 曾经的 都成为过往的...

  • 儿童被拐马来行乞,要如何拯救被拐儿童及防止儿童被拐

    儿童被拐马来行乞,国内的儿童被拐行乞还没有解决,卖拐团伙都已经向外沿伸魔爪,发展到了国外。每当看到此类信息都无比痛...

  • 勿扰为上

    近日,公安机关成功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接连找回被拐14年的孙某、符某涛和被拐17年的杨某弟。...

  • 被拉黑

    微信竟然把我拉黑了!好吧,我不知道怎么说,但是心里很难过!很难受的感觉!怎么就被拉黑了,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呢?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碎!被拐儿童被找回后将生母拉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aj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