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616948/858eb955bdac8331.jpg)
这是我立下 Flag,开启学习《唐诗三百首》计划的第14首。
老习惯,广查资料进行学习,力求读通读透,然后背诵。我发现真正读懂了之后,其实很好背诵。尤其这首诗,一幅幅画面徐徐展开,自然而然就记得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渭川: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流经甘肃、陕西,最后至渭南市汇入黄河。
墟落:村庄
穷巷:深巷
野老:农村老人
雉雊(zhìgòu):野鸡鸣叫,出自《《诗经·小雅·小弁》》,其中有“雉之朝雊,尚求其雌”之句。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式微》,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翻译
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村庄,牛羊沿着长长的巷子回家来了。老人惦念放牧的小孙子,拄着拐杖在柴门边眺望着。野鸡鸣叫小麦就要抽穗了,蚕儿吃饱了桑叶正静静睡觉。丰年在望,农夫们扛着锄头回到村里,相见后欢快地聊着不肯离去。此情此景,真是让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吟咏起《式微》。
✨✨✨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画家王维,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皆妙,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东坡则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最擅长的是山水田园诗,这一首就很经典,描绘了一幅怡然自得、充满温情的田家暮归图。难怪一心想归隐的王维向往,连我都禁不住眼红了。
这首诗一共10句,有8句都在写景。难怪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重要的是这些景多么美呀,我最喜欢“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之句,画面感特别强,一个挂念孙儿的慈祥老人形象,跃然纸上,给人温暖,令人感动。
牛羊归来,牧童归来,农夫归来……诗人描绘的这一幅幅归来的美好景象也映衬出了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归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感情。
这首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用典多。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是出自《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雉雊麦苗秀”,“雊”专指雄性野鸡的鸣叫,《诗经·小雅·小弁bian4》有“雉之朝雊,尚求其雌”之句。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式微》指的是《诗经·邶风·式微》,是诗的名字,其中有“ 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大概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
十句话,三典故,看来要想深入地读懂一首诗,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好,还得好好读书呀。否则不但阅读体验欠佳,甚至还可能完全读不懂哦,比如说这个“式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