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
今天是我们一起走过的第770天,感谢一路有你。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运动,不负时光、不负卿。我也将在这里分享我学习和生活的片段。
ps:部分文章保留在简书。我相信:这就是存储,就是一个仓库,只要不断的用时间和行动耕耘,将来也一定能成为自己的资源——马琛。
以下为学习笔记
参考自得到APP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避免不自知地陷入“怀疑”。
怀疑是一种可怕的状态,它能够给我们某种舒适感,而这种虚拟快感,让我们在一定停留在怀疑中,无法走出来,无法开启下一个“认知周期”。
开启下一个“认知周期”的方法很简单,逃离“舒适区”,让自己的心智恢复到一种“对于各种可能性都能敞开”的状态,或者“延迟和抑制自己的否定性判断,逐渐放弃简单粗暴的反应,让自己保持一种对于他人和世界的拥抱状态”。
“拥抱”就是接纳和相信——尽管还是有怀疑的,但是要保持这种接纳和相信,你可以怀疑一切,但是这一种切必须包含你的怀疑本身——怀疑你自己的怀疑。
只要你愿意“怀疑自己的怀疑”,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可疑之处和不可靠之处,只要你愿意相信他人和世界,一定会找到这个世界和他人可以相信的地方。
从怀疑到相信
我们今天一起听一个故事:
有一个父亲跟孩子之间的故事,一个星期天,父亲在家里加班做一个很重要的文件,这时,小孩就在客厅里不停的吵闹,父亲就出去让孩子安静点,不要影响大人工作。但过了一会,孩子有开始吵闹。
这时,这个懂一点心理学和哲学的父亲就提醒自己,“我现在要去做的不是教训孩子,是教育孩子。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影响,我要用一种委婉曲折的方法让孩子理解,最好呢,是让他自己得出结论”。于是,父亲就把孩子叫过来,说:
父亲:你还记得你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你的那个漂亮的玩具汽车吗?
小孩:我记得啊!我生日第二天早上一醒,就看见玩具汽车在我枕头边上,我特别高兴!
父亲:那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它放在你枕头边上吗?
小孩:我不知道……
父亲:因为啊,你生日那天,爸爸回家很晚,你已经睡了。我本来想叫醒你,让你高兴一下的,但是呢,爸爸一想,你看了以后可能会兴奋的睡不着了,睡不好觉,就不能上幼儿园了,所以,我就没把你叫醒,而是把小汽车放你在枕头边上。
小孩:恩。
父亲:爸爸在问题,上次去日本,你有什么感觉啊?
小孩:到处都特别干净。
父亲:那你知道为什么日本特别干净吗?
小孩:我不知道。
父亲:在日本呢,小孩从小就要接受一个观念——不给别人添麻烦。比如你随便扔垃圾,就是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每个人小的时候,就都接受了这种观念,然后变成了一种习惯,所以到处都特别干净。
听了父亲的话,小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也不说话了,就待在俺儿,父亲呢,就回来继续工作。没想到刚坐下不久,小孩子就又跑来了。
父亲一下子冒火了,心想,“我和你苦口婆心的说了半天,你一点儿也没听进去,还来打扰我”。但父亲告诉自己,“我不应该教训孩子,我应该教育孩子”。于是他很友好地问:
父亲:儿子,你还有什么事想跟爸爸说吗?
小孩:爸爸,我刚才想明白了,我闹是不对的,因为我没有懂得不给别人添麻烦。
听了孩子的话,父亲非常激动——这个时候,父亲更懂孩子,孩子也更懂父亲了。
要实现这个故事,前提是要抑制和延迟自己的判断,对他人和事态保持一种开放性。
正如李宗盛歌词里说:世界上两个长得最像的男人,幸运的是知己,不幸运的是甲乙——这种冷战的、对峙的、对立的状态是很常见的。
要改变和破除这种僵硬的对立,就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认知的中转站——在怀疑的同时,学会相信。
正如著名导演李安说:我从来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孩子去爱。
今天我们所聊到的父子关系,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和世界及他人的关系:保持开放,保持相信,同时要存有怀疑。
愿你节日轻松、愉快、天天好心情。
郑武林 2019年5月2日于五峰
我的乖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