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想上军校,当飞行员。
妈妈:那你得努力啊!
孩子笑笑,不说话了。
“你得努力啊”是家长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但很可能孩子从此不再跟你说自己想干什么了,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提醒孩子“你还不够资格”。更有甚者,每当孩子稍有懈怠的时候,家长就会拿这句话来堵孩子:你不是想当飞行员吗?我看你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孩子遭到否定,自然不服气,于是冲突升级,言语暴力可能会更进一步:你就是白日做梦、自欺欺人……
孩子的梦想成了家长控制孩子的理由或打击孩子的工具,所以很多孩子不愿跟家长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怕家长质疑,怕家长给打成包袱,更怕万一实现不了被嘲笑、讥讽。
梦想本来就是和现实有差距的,孩子的心里也明白,他说出来可能就是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绝不是为了换取压力的。家长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有益的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首先,认真对待孩子的梦想。对孩子的梦想保持足够的好奇,问问孩子是什么让他想去那所学校或者想成为那样的人。了解孩子,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而高兴,肯定孩子的自我探索。
第二,与孩子同步,关注孩子所关注的。
搜集孩子理想中学校的资料,随时关注动态,并与孩子分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带孩子去梦想所在的地方实地体验一下,既让孩子看到家长对自己想法的重视,也让目标对孩子的吸引力保持持续性,从而激发孩子不断挑战的勇气。
第三,跟孩子一起面对成绩的差距。
成绩与目标差距太大的话,孩子也容易退缩。所以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将会有效地增强孩子的信心。
要做到以上这些远比一句“你要努力啊”费心费力,但也远比它有意义。就算孩子的目标最终没能实现,这个过程也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勇气,让孩子学会如何为自己的梦想安心地迈出每一步,不用担心被嘲笑,不用害怕打了败仗无处休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