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
游石鼓书院

游石鼓书院

作者: 蓝天白云XM | 来源:发表于2019-10-13 23:20 被阅读0次
游石鼓书院

话说前段时间,我沿着湘江风光带一直走到了石鼓书院,凭身份证就可领取门票,进入参观。

沿着花岗岩长桥走,首先看到的是禹碑亭,亭中间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蝌蚪文,看不懂。亭柱上有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

游石鼓书院

走过桥就来到了石鼓书院的山门前,门旁有付对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石鼓山与道教文化有颇深渊源,以四书五经为正统教材,此联是石鼓书院历史的真实写照。

游石鼓书院

上台阶,进山门,书院里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依山势而建。环视四周,石鼓山并不大,但山势陡峭,草木茂盛。拿起手机拍照,处处是美景。

石鼓书院简介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公元806一820年,衡阳隐士李宽在山上筑庐读书,即为石鼓书院雏形。

吕温(772一811)于唐元和五年(810)任衡州刺史,不久即造访李宽,并欣然题诗。

"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寒。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墟坛。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一唐吕温《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

吕温的题诗为李宽做了最好的宣传和推介。衡州学子士人慕名登门拜访,求学问道,使李宽中秀才书院改变个人读书的初衷,转而招徒授业,且"多士景从",成为具备教学职能的中国古代书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李宽的后代李士真重建书院。公元1035年,宋皇帝仁宗赐额"石鼓书院",遂与长沙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雎阳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

游石鼓书院

1187年,朱熹亲撰《石鼓书院记》,倡导以义理之学授徒,成为石鼓乃至中国古代书院的办学准则。

元朝继续办学,明清时石鼓书院不断扩大,青年时的王船山更是多次写诗词颂扬石鼓书院。

清朝咸丰3年(1853)曾国藩、彭玉麟在衡州创建湘军水师,驻石鼓,石鼓书院附近的水面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光绪二十八年书院改为中学堂。

自唐以降,石鼓书院屡有废兴,据不完全统计,历代重修和大规模修葺达11次之多。朱熹、张栻等著名学者亲临书院讲学,培育出王居仁、曾朝节、彭玉麟、夏明翰等众多济世之材,千年学府,长盛不衰。

游石鼓书院

1944年,日寇犯衡,石鼓书院毁于战火,成为一片废墟。

1965年辟为公园。2006年衡阳市wei举社会之力,以修旧如旧的方式重修石鼓书院,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

游石鼓书院 游石鼓书院

石鼓

石鼓之名一说,石鼓山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因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山势青圆,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

晋时《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镇九天"。从《水经注》来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载于史册。

现存石鼓系1965年建石鼓公园时凿制。

游石鼓书院

武侯祠

武侯祠为纪念诸葛亮而建,武侯即诸葛亮(181一234),因其曾封武乡侯,故世称武侯。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任荆州牧,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驻临蒸(今衡阳),督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军赋,住在石鼓山上。

后来人们在临然驿旁建武侯祠以供祀享。宋代重修石鼓书院时,将武侯祠移至石鼓山。南宋理学家张栻曾作《武侯祠记》,并亲笔勒石立碑。

游石鼓书院 游石鼓书院

大观楼

大观楼前立有一尊孔子雕像,儒雅、庄重,展现一代圣人的风貌。

石鼓书院祭礼拜孔仪式始于书院初创时期,每次大祭都由地方长官主祭,其礼节、服制、祭品等皆有严格礼规。

大观楼二楼是藏书楼,一楼堂上摆着明式桌椅,按照书院讲堂的布置。

游石鼓书院

一楼正面壁上挂着七幅线刻人物画像,他们是石鼓书院七贤: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

李士真,北宋初衡州人,在石鼓山构建屋宇,招收学生,创建石鼓书院。

周敦颐,道州营道人,著名哲学家,开宋明理学之先河。相传周敦颐幼年依舅父居衡州读书,后人因其遗址建书院,改县学。

黄干,南宋福建闽南人,师从朱熹,后来成为朱熹女婿,被认定为道统继承人,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

朱熹(1130一1200)理学宗师朱熹与宋淳熙十四年作《石鼓书院记》,对扩大石鼓书院的影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张栻(1133一1180)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四川绵竹人,抗金名将张浚之子,为胡洪高足,湖湘学派主要代表之一。多次莅临石鼓书院讲学。石鼓书院遂成为湖湘学派创建和传播的重要阵地。

游石鼓书院

跟着指示牌,沿着山边石级下去,就找到了朱陵后洞。

朱陵后洞

自古名山僧道多,石鼓山也不例外。山上曾建有道家的寻真观,释家的石鼓寺。

朱陵后洞,传与有"朱陵洞天"之称的南岳"水帘洞"相通而得名,此其后洞。相传古代两洞可通行人,朝往暮归。唐天宝年间道士"董奉先"曾栖洞中修炼九华丹,又有懒残和尚(唐衡岳寺明瓒禅师)常游石鼓栖朱陵洞,此洞又名"朱陵仙洞"。

据《衡州府志》记载,洞内原有唐人手迹和历代游人诗句,固有"朱陵洞内诗千首"之说,为衡阳古八景之一。今洞内难见文字,只有洞外下方"朱陵后洞"几字,传为唐人所刻。

游石鼓书院

游石鼓书院

合江亭

始建于唐贞元三年,衡州刺史齐映所建。贞元十七年衡州刺史宇文炫又增其制,为楼阁式建筑。历朝各代,石鼓山上建筑屡经废兴,合江亭均在必建之列。

唐永贞(805)中,韩愈途经衡州,常游石鼓,登亭揽胜,留下千古绝唱《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历代步其韵而和者众。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

游石鼓书院

站在合江亭往下看,江面看起来很宽阔,左边是蒸水,右边是湘江,二水在此汇合。此时在阳光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柱上挂着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阮元题写的对联,巧妙地将韩愈诗句嵌入对联。

"此真净绿不可唾;我实薄才歌奈何"

来到合江亭底层,朝江一面是绿净阁,柱上挂着一付对联,极言石鼓山地理之优越,影响之远大:

"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

游石鼓书院 游石鼓书院

悠悠千年,岁月沧桑。石鼓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文化内涵,彰显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成为衡阳历史文化重要标志。

游石鼓书院

相关文章

  • 游石鼓书院

    话说前段时间,我沿着湘江风光带一直走到了石鼓书院,凭身份证就可领取门票,进入参观。 沿着花岗岩长桥走,首先看到的是...

  • 雨中再游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历代读书人心中的圣地。由于战火的嶊毁,原有的建筑文物均不复存在,现在的书院亭台...

  • 石鼓书院一日游

    临时起意造访石鼓书院,暮春里它给了我该有的模样,心生欢喜。 石鼓书院临江而建,任由江滨往江心突兀,来得这般自然,夹...

  • 今日游记~

    好吧,今天是一个人游啦~ 石鼓书院打卡。 有种岁月静好的状态。 书院外,有秋千,瞎玩得可起劲啦 中午,期待已久的面...

  • 信香日记•宋代名院--衡阳石鼓

    学习来源:实地考察+学术研究 学习时段:大三上半年 今天一起走进宋代名院之首--衡阳石鼓书院。 01 石鼓书院是湖...

  • 石鼓江山锦绣华

    石鼓书院,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沁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

  • 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

    中国有四大书院,大家常提的是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山书院,白鹿洞书院。另外也有石鼓山书院较有争议。 今天来到了湖南...

  • 衡阳 石鼓书院

  • 石鼓江山锦绣华。

    石鼓书院(Shigu Academy),位于湖南衡阳市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

  • 【七绝】游衡阳石鼓书院题

    千年也在指缝中,世上兴衰演黑瞳; 北去湘江多少客,风流石鼓阅无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石鼓书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fl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