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书院,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沁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
宋朝赐额“石鼓书院”,与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石鼓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敬业堂、合江亭。1944年其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重建。
我们四人在售票处买好票后,便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这个文化景区,安放着中国读书人文化基因的地方。首入眼帘的是古式亭阁上的一块门匾——禹碑亭,亭前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古时的文字。再往里走,便看到另一匾“石鼓书院”。书院立有高约两米石鼓。晋时庚仲初《观石鼓书云》:“名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则载;“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
几人边走边看着,不自觉就走进了书房。房间并不大,是木制的门。屋内墙的三面都贴着字画,介绍着石鼓书院的起源和相关事件。历史上诸葛亮、韩愈、余秋雨以及韩国文化代表都曾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写下了他们对石鼓书院的赞美之词,成为后世品读佳句。房间里还用玻璃盒珍藏着几本早已泛黄的古书,书页上记录着石鼓书院的悠久历史。我们在几个小房间里来回地欣赏,感受着古人与石鼓之间的各种羁绊。有个房间里还保存着战争后从土里挖出的文物。置身于房间,愈发观察,愈会发现,它的文化感竟是如此厚重。
在武侯祠和李忠节祠里,立着几尊人像。我先在门前瞻望了一会。再踏进祠堂,拜了三拜。当时的心情很难表达,对于已逝的先人我们总是心怀敬仰的,在那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他们的卓识和雄才是多么独具一格才会让当今世人看到他们留下的几点笔墨。站在他们面前,我是渺小的。功德簿上面游客们留下的笔迹也是想粘粘他们的福气吧。
再往里走,影响深刻的便是藏书阁了。一阶一阶走上铺着红地毯的楼梯,大家都小心翼翼,仿佛走上一条朝圣之路,担心走路太快或声音太大会扰了藏书阁的宁静。古代读书人是幸福的,能有幸坐在石鼓书院读书简直三生有幸。想象一下,倘若我能坐在石鼓木制的书桌上,泡一杯茗茶,捧一本书来读,会是多么幸福。看乏了,就走到窗前,打开一页窗户,放远望去,一片江水,在蒸水和耒水的交汇下,江面显得如此平静又不失灵气。顿时,令人心胸开阔,一股心怀天下下的胸襟油然而生。不愧为石鼓书院,恐怕也只有它能让读书人如此满足、神往吧。难怪余秋雨先生也选择在此处开展国学讲堂。
石鼓江山锦绣华,步于书院,心旷神怡。相约石鼓,不负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