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秦人的故事】38、不君不臣

【老秦人的故事】38、不君不臣

作者: 枫离秋 | 来源:发表于2017-12-10 22:48 被阅读32次

1、卫国内乱

公元前559年,卫献公邀请孙文子,宁惠子共进晚餐。结果闹出了一场风波。

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卫献公邀请吃饭,那这二人不敢不从。于是把衣服穿好,穿的很正式,就来了。

结果等了几个小时,没动静,国君怎么了?

卫献公此时正在野生动物园射猎,兴之所至。

这两个人等了大半天不知道,可能一早来的时候,还不敢多吃。饿的都打晃,怎么回事?

这两个人一想,要不走了算了?

突然想到,如果走了,刚巧卫献公回来了,这不就完了吗?

于是等等等,太阳都落山了,一整天没吃饭,下定决心,回家。

正回家的时候,听说了。听到卫献公正在打猎呢。

这二人是气不打一处来啊,急急忙忙跑到卫国王家动物园。

看到卫献公戴着猎帽,弯弓搭箭正在射雁。

有人告诉卫献公,两位大夫来了。卫献公转过头来,打了声招呼。

两人那是怒从心头起啊,好嘛,他压根就没有记在心上。

何况,脱帽讲话这是礼貌,不懂啊。

两人不痛不痒地跟卫献公客套了几句,就告退回家了。

这两人真可谓气饱了,回到家,随便应付了一顿,便倒头就睡。

突然孙文子起来,告诉仆人,准备车马,我要去戚地。

戚地是孙氏的封地,在现在的河南濮阳境内。

到戚地干嘛呢?说白了,不干了。

他到了戚地,就派自己的儿子,孙蒯入朝。

孙蒯来到卫国,卫献公看到孙蒯来了,非常高兴,邀请他喝酒。这回没有爽约,不仅有酒,还有乐队伴奏,当时歌曲曲目,一般就是《诗经》的诗文。这回乐队唱了首《巧言》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这首歌有名堂,这首歌“讽刺歌”,讽刺昏庸的君王使得国家混乱。更是讽刺进献谗言之人,这句歌词,表示佞臣最后一定不得好死。

这首歌还不是唱出来,是乐队朗诵出来,字正腔圆,卫献公听了,挺好。

但是一旁孙蒯都晕过去了,什么歌?众目睽睽之下,还不是唱,朗诵出这种诗歌。

这一定是国君安排的,还谈什么谈,一气之下又回戚地了。

那么这是不是卫献公安排的呢?

原来这首歌是由大乐师歌唱的,大乐师辞谢,可能生病还是怎么回事。

于是副乐师就主动请缨来唱这首歌,卫献公批准了。

副乐师叫师曹,这人音乐造诣很好。

曾经担任卫献公一个美妾的音乐老师,教她弹琴,结果这个小妾不好好学,于是师曹就鞭打了她。

美妾就来找卫献公,卫献公一听,好你个师曹,竟然打寡人的小妾。

于是鞭打了师曹300鞭鞭子。师曹对此怀恨在心,此番就是为了报复卫献公。但是他小小乐师,怎么才能动手。

于是假借他人之手,是最为保险的方法,于是时机到了。

就形成了这出闹剧。

话说孙蒯一气之下回到了戚地,跟他父亲孙文子详细地说明了一切。

孙文子一听,长叹一声,看来国君视我们为佞臣,对我们起了猜忌之心,怎么办?

看来,此番不是他亡就是我死,我必须先下手为强。

于是,孙氏家族就叛变了。不多久,孙氏就来到了卫国国都。孙氏可是当时卫国的显赫家族,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卿大夫势力崛起。宋、鲁、齐、晋莫不如是,当然卫国也没能幸免,孙氏就是卫国的大贵族。

自然这么大势力,朝中人并没有阻止他们的叛变。

只有一个人,这人叫蘧瑗。这人是孔子的好朋友,蘧瑗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贤相,三朝元老。当然现在他还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治理下卫国,风调雨顺。

据说有一个典故,叫伯玉知非,因为蘧瑗字伯玉。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论语·宪问篇》

有一天,蘧伯玉派人来找孔子,孔子就问,说蘧伯玉怎么样啊?

使者说:不好,他为了减少自己的缺点而苦恼,他想减少缺点,但是苦于做不到。

孔子说:哎呀,蘧伯玉真是贤人啊,五十岁还在改正错误。

说回到叛乱之事,这个蘧瑗就来找孙文子,因为蘧氏也是大族,孙氏也不敢小瞧。

孙文子就解释说:现在君王无道,如果再让他做下去,我看卫国不保啊。

蘧瑗说:混账,国君就是国君,臣下怎么能够废立君主。即使你废了他,另立新君,你能保证新君就是贤君吗?

孙文子一下子答不上来,蘧瑗知道这话,可能会惹祸,于是就跑了躲难。

孙文子的举动,马上就传到了卫献公那里。卫献公愣在当场,寡人对他不薄啊,他怎么能叛乱呢?

臣下说,国君你就先别想这个了,现在叛军就杀过来了,你想想怎么办吧。

卫献公说,那你说怎么办啊。

要不这样,议和吧,于是派出三位公室子弟。

一派出去,孙文子一看,三位公子来了。不由分说,杀了。

卫献公一看,这看来,他是铁了心要叛变啊。

于是组织兵力,抵抗叛军。但问题在于,国都周围的士兵肯定是帮不上什么忙了,只有卫献公的亲兵,寥寥百人。

于是卫献公再派一次使者,又派了一个公子,跟孙氏谈和,孙文子老一套,杀了。

卫献公一想,现在要硬拼,凭借这数百人是没戏的。最多杀出一条血路,先逃命要紧。

于是数百亲兵保护卫献公冲出包围,逃亡齐国。后面孙文子的家兵就来追杀卫献公。

卫献公的亲兵一败涂地。

但是问题是,卫献公还活着怎么办?于是孙文子想了一个计划,派出两大暗杀高手,尹公佗和庾公差。

但是这两人有意思,这两人都是卫国一等一的神箭手。

但是,尹公佗和庾公差是师徒关系,庾公差是尹公佗的师傅,公孙丁是庾公差的师傅。

也就是说,公孙丁-庾公差-尹公佗,这样一个师承关系。

公孙丁现在是卫献公的司机。

后面就追着徒弟和徒孙,射不射,这是个问题。

庾公差拉弓搭箭,对准卫献公的车驾。突然间他犹豫了,旁边的尹公佗催促说,射啊,射啊。

庾公差说,师傅在前面,我怎么能射呢?

对准,放下,对准,放下。

前面的公孙丁,早已发现后面的追兵,卖力地挥动鞭子。

突然间,卫献公的车驾,射进了,两支箭,正对着卫献公。只不过没射到卫献公,射到了车的曲木。

尹公佗说:师傅,你怎么可能射不中,你是有心放他们一马。你是我师傅,他不是,让我来吧。

于是挥动鞭子,追了上来,公孙丁看到徒孙追了上来,把马鞭交给卫献公,说,主公不要担心。

弯弓搭箭,射了一箭,直接射穿了尹公佗的臂膀。

除了《左传》这段描写,《孟子》还记载了一个故事。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也,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伊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郑国的子濯孺子(人名)侵略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子濯孺子说:老夫命丧于此,今天我生病了,不能拿起弓箭。

但是他听说,后面追击之人,是庾公之斯,松了一口气,他说:庾公之斯是我的徒孙,他在我徒弟尹公之佗学射箭,他不可能加害于我。

果然,庾公之斯不肯加害师公,最后拔下箭头,射了一箭。

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孟子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他的思想。其后,后人再也不从这里思考一些普遍的东西。

《三国演义》有一段描写,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但是这个故事引发一下,就可以探讨,道德的底层是什么?对于这种公、私怎么看待?

所以,真的很可惜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探讨同一问题,结果中国人要么一笑了之,要么封闭逻辑。

比如,古希腊人芝诺提出四大悖论,引起了各路哲学家、科学家探讨,特别是对于运动是什么?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的探讨,结果中国人同样提出这个理论。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飞矢不动)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周梦蝶的故事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同出一源,前者用“物化”来封闭了这个问题,后人更不会对这种无聊的问题进行探讨。后者却引起了哲学的一场革命。直接缔造了科学时代的来临。

卫献公到了齐国以后,和自己母亲定姜(并不是生母)会和。

卫献公到了齐国第一件事就是拜祭祖先,他觉得是祖先保佑,才捡回一条命。

定姜看到他这样,冷嘲热讽地说:如果没有神灵,你拜祭有什么用?如果有,你就应该老老实实地说真话。国内叛乱,是不是你干出来的好事。

抛弃大臣和小臣商讨国事,这是罪一。

先君有正卿(孙氏,宁氏)辅佐,而你竟然轻视他们,这是罪二。

我尽心尽力侍奉先君,结果你对待我如同奴婢,这是罪三。

你还说你没错吗?

2、鲁国拜访

鲁襄公看到卫国内乱,派出大夫厚成叔到卫国慰问。

厚成叔说:寡君派我来,是听说贵国国君出逃,社稷不稳。听说贵国国君不修德,臣下不好好做事情,可谓君不君,臣不臣,那么这个烂摊子你们打算怎么收拾。

卫国人听了那个气啊,我们卫国怎么样,管你们鲁国什么事情,值得当你们说三道四吗?

卫国人派出大夫太叔仪骂他们,

太叔仪说:这件事情,跟寡君没有关系,都是我们做臣下无道,正是因为寡君仁厚,不忍心处罚我们,才招致这种事情。

厚成叔回国,报告这件事情,说:看来卫献公会卷土重来的,有太叔仪守国,还有弟弟公子鱄 陪伴他。

齐国人把卫献公安排在郲地,住在上好宾馆,此时,鲁国的臧孙纥来到齐国,拜访卫献公。

卫献公看到鲁国来使很高兴,喝酒唱和。

臧孙纥退下来说:卫献公这个人,不思进取,遭此大祸,说话还颠三倒四,完全没有痛定思痛。看来他回不到卫国了。

公子鱄听说了他的言论,就来拜访他,言辞通达,入情入理。

臧孙纥说:卫献公命好啊,旁边有贤臣辅佐,看来他还是能侥幸回到卫国的。

卫献公在齐国一待待了十二年,卫献公有个大臣叫右宰谷就起了思乡之情。

于是,就偷偷逃回卫国。

孙文子一看,你回来了,就要杀他。

右宰谷说:我当时是被逼的,不是我真心实意。

孙文子说:那我可管不着,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编的。

右宰谷说:我当时穿着是狐皮袄羊皮袖子。

孙文子大笑,行了,行了。就赦免了他。

为什么呢?

狐裘贵重,而羊皮便宜,表示我一身尽善,只有一点瑕疵。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孙文子拥立公孙剽,是为卫殇公

相关文章

  • 【老秦人的故事】38、不君不臣

    1、卫国内乱 公元前559年,卫献公邀请孙文子,宁惠子共进晚餐。结果闹出了一场风波。 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卫献公邀...

  • 凌云日记【第860篇】:《真人#243》

    《太史公自序》 “夫不通礼仪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

  •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

  •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 《论语》67:做好自己

    【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 每天读《论语》之二十四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

  • 论语每日一思第303天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

  • 《念楼学短》学习录5

    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

  • 《论语别裁》134(颜渊)|君臣父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秦人的故事】38、不君不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lb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