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花之梦
看罢西京,去逛东京---洛阳、登封、开封游记

看罢西京,去逛东京---洛阳、登封、开封游记

作者: Dr123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0:16 被阅读19次

    选择在冬日去豫州于我像是一段剥离和重塑的过程,说不清是先剥离出自己对豫州的记忆,还是要先塑造一个新豫州的印象,也许这两个过程是不分彼此的。一说是人上了年纪就喜欢追忆过去,自叹我没有活在沉重的悔恨中却也总是喜欢追忆往日,因为岁月像是一个柔光滤镜,为过去蒙上了曼妙的光影,连带着有点好古癖,对于古物古着都很热爱。

    尼采曾将历史分为三种:纪念碑式(monumentalistische)的历史、好古的(antiquarische)历史与批判(kritische)的历史。在北京冬天待久了,赶上每天效率极低,像是憋在黑暗迷宫里,既然不能在海岛冲浪放飞自我,于是选择在怀古忧思下放置当下。我喜欢偶尔将自己放置一下,也许沉淀不出一杯精酿,但是却可以收获一些爽口的泡沫。

    现代的都市千篇一律,你说的纽约、巴黎、东京、伦敦......也渐渐变成我们身边可以触及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过去的空间上生长起来的新城市有着自己的时代印记,城市规划展览馆里的沙盘、步行街边的店铺、在城市生长裂痕中间的情绪却永远的消逝了,留下满地的失落。

    于是我想选择一个没有接触过的城市,连带着创造出一些记忆。于是第一站是洛阳,流连四天是我对这个城市追忆的开始。历史上的洛阳是一个文化中心,一个人人向往的地名,“洛阳纸贵”“衣袂京尘”“洛阳花下”这些语词所描绘的城市在文人心底是一盏明亮的灯,大概就像是一个高速运转的路由器,人人交互分享云盘链接的平台吧,古都洛阳承载了丰盈的想象和向往。

    清晨到达洛阳,很不适应洛阳站对面的荒乱,低矮又破旧楼宇连带着那些没有被“规划”过的广告牌,浓烈的色彩和饱和的字体堆砌让我也变得有些荒乱,以为自己来的不是那个“洛阳”。站前广场上有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雕像,红色的花瓣在空中舒展着、宣示着这就是那个曾经的人间最高象征-锦绣洛阳。

    安静地办理入住,将行装迅速切换成游玩模式后,行李的安放、未来住宿地的确定让我开始有了一个短暂的安驻地。暂时的确定性让我开始走进这个城市,结束了花开花落的兴衰喟叹,出门的时候就将车站那一幕擦除,我尝试从失去记忆开始品味洛阳。

    一人出行,观感会变得很强烈,因为实体的你在行走、在买票、在拍照,而思想的你在脑海中注视着这些伟大的建筑和背后的故事,两个你的加成使得游玩变成了你和自己在异时空的对话。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在绵延不绝的追忆时光,似乎可以闻到那个花都的花香,现代都市的鲜花生活成了优雅品味的象征,表现着一种小资情调,却远不及那时百姓争相插花的生活小调,没有抱怨、没有丧,只是对花的喜爱,对生活的期待。

    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作为社会实体的城市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折光,与此同时,作为众多有形建筑物的构成体,城市又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文化都城洛阳,是文人跻身政治统治阶层的开端,来到洛阳、遇见伯乐、开启仕途是一套完整的想象;永恒之城洛阳,是囊括一切的终点,北臧邙山的贵族们,在这个繁华顶端的留下自己的印记,而后又将自己作为一个点埋葬在这片繁华中。

    如果拍扁所有的时间、历史演进在洛阳上空,集聚成一个个有质感的点,泼洒在城市中的话,那些寻求出路的文人、歌舞升平的贵族、买花插花的百姓都是围绕在盛世牡丹周围的微尘,一时便有了杜甫的“城春草木深”的萧瑟感。

    走在这些有着各种“第一”称号的古寺中,我试着回忆城市故事。那时的都城是怎样的风情呢?近几年从家乡到省会再到首都的迁居,物价作为直观生活反馈让我深深体验到了“城大居不易”,房价、户口、交通的限制让帝都现象渐渐与我息息相关。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大城市的回馈也是不同其他地方的,否则便也没有那些北漂们。更进一步地,唐克扬从建筑历史角度将大城市的价值下切到共同体生活状态,一座城市不仅代表便利、财富与权力,更提供了核心参与的平台,让人人有机会参与对“天下”、“世界”共同建构的探索。“中原人爱当官”和“北京司机聊政治”大抵就是大城市的烙印,过去的官吏大族多在中原颇有根基,现在的北京在外国人眼中就是中国的代称,这种广博的参与被还原到城市中,以至于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进程紧密相连。

    这个意义上的城市空间是被强化的界限下开放的集聚,多样的生命体验在这里沉淀,由不同的人见证、丰富。个体可以从这里走向人群、走向复数形式,甚至可以走向伟大和永恒。这也是为什么天南地北的多样性最后汇集成了北上广态度,一个人的声音是平凡且渺小的,在都城这种声音却可以被更多人听见、实践。

    结束行程的时候,我还有中没有从历史中回来,常常会想起那些穿着红运动服跑圈的少林武校学生,在藏经阁晒太阳时旁边大声念功课的修行者,公交车上问好后告诉我不用买票的司机大叔,费劲用普通话和我聊天的羊汤店老板。我相信我的一部分留在了那里,我的全部却更加完满。

    少林寺,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因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介绍来源:百度百科,图片拍摄:Dr123) 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介绍来源:百度百科,图片拍摄:Dr123)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介绍来源:百度百科,图片拍摄:Dr123) 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介绍来源:百度百科,图片拍摄:Dr123)

    伴游图书:

    1.唐克扬著,《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小红书并不厚,文笔很好、排版精美,兼具史料与对城市的思考,将整个洛阳从牡丹、都城、佛法的繁华中挖出来,从现世的尘土中看过往与未来。

    2.李昊编著,《河南人的生存之道》,中国电影出版社

    这本是出行豫州前随手翻完的一本书,对于地域偏见者来说,我们的认知偏差往往在同细碎的社会人物交往中形成。重新认识自己的信息选择,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塔西佗式的观察者,你会发现有时候“格物致知”的意外之喜,这也是我出游的收获之一吧。

    3.刘海永著,《一座城的民国记忆》,中国书籍出版社

    去开封寻功名的李叔同、来开封讲学的康有为、长在开封的徐世昌,从民国政客、戏子、名士与开封的交往中勾勒出这个城市离我们最近的过往,将开封城作为一个舞台,而所有的民国人物都是借着这个舞台出演大戏的角儿,这既是作者对开封的热爱,也是一种对时间、空间的截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罢西京,去逛东京---洛阳、登封、开封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pt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