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
骁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夜不归。
诗说: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
诗为《乐府歌辞·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配以互文、拟人等修辞手法,借死人的口来说话,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艰难。
天地生万物,万物养育生灵,各得其所而各循其道。是以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作为万灵之长的人类,却往往逆天而行,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以有争抢掠夺,有战争攻杀,是以有生离死别,有痛苦哀嚎……天地不曾赋予人这样的任务,是人自己创造的文明赋予人这样的贪婪。老子“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以智治国,国之贼”等语,足见大智慧。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作了两个备注,一是用李白所作的《战城南》来比较。如“骁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一句,对应李白的“野战格斗死,败马嘶鸣向天悲”,云:读骁骑十字,何等简劲。“徘徊鸣”三字融情入境,确实胜过李白不知几何。再如“思良臣”句,谓思颇、牧,即廉颇、李牧,都是赫赫有名的武神。这个解释倒是有点牵强,但无伤大雅,不必苛刻究诘。
描写战争的诗篇不少,《诗经》里的篇章暂时不说,留待以后单独作一栏。秦汉以来,除前面说过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外,有关篇章同样如恒河沙数,数不胜数。今随意摘录一首对照阅读:
兵车行·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娘)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一句“古来白骨无人收”,读之让人凄戚不能自已。李华《吊古战场文》有一段蓬歌常常引用,可以佐读: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自古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因为人穷苦到了一定地步就会为了活下去而作乱,如鸡鸣狗盗、诡诈勒索、拦路打劫、占山为王及发动战争等。如蓬歌这种,流离穷困以致三餐不继也“思不出其位”,是因为知道太多的关于战乱和纷争带来的恶果,愈发珍惜太平盛世的安宁。只是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又哪懂得珍惜呢?不是蒙昧无知,便是心存侥幸。岂不知一旦发生战乱,从前一切努力都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庄子曰: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愿引以为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