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解人性》读书笔记1

《理解人性》读书笔记1

作者: 阿中2016 | 来源:发表于2020-11-22 21:33 被阅读0次

《理解人性》,作者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师从弗洛伊德,但最后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阿德勒在此书阐明:人的心灵是一种具备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的遗传性物质,其发展完全由社会影响决定。换言之,人一方面要满足其自身机体的多种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人类社会的诸多要求。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群居,如果脱离人群,个人无法独自生存。既然人在社会中生存生活,其思想和行为必然受到社会这个环境的制约。阿德勒在《心灵》一章中提出:人类心灵的一切活动均指向了一个终极目标,即确保人类可以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并且可以平稳顺利的发展下去。这是其人性研究的理论基石。于人类而言,其肉体和心灵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适应环境、寻求安全感。这和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说如出一辙,基因的目的是使自己不断复制下去,而人只是基因的载体。

心灵受环境影响和制约,我的理解是:从演化角度去看,人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存活,人基因的突变,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突变才能更大概率保存下来并不断存续。比如,高纬度的人皮肤更白是因为要更充分吸收紫外线,很多非洲人得的镰刀型贫血病是因为这病症能抵抗疟疾这让致病基因获得了生存优势。除了自然环境,人类生存还有社会环境,或是说文化环境,而这环境,从人诞生开始就不断塑造和影响人的心灵。人呱呱坠地,需要父母和长辈的养育,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通过父母长辈及其他人接触社会,通过试错来掌握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符合社会规范的,什么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而不断影响其心灵。而孩童时期受到的各种影响,将塑造其心灵,形成个人的性格,从而影响个人的一辈子。《理解人性》记录了许多病例,阿德勒去追溯病人孩童时期的事,他通过分析病人的孩童时受到的社会影响,梳理找出病症的原因。

斯蒂芬.平克在《白板》一书中批判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大脑是多层电路板,已嵌入无数遗传基因密码,同时依赖于后天的开发和塑造。平克可能也受到阿德勒思想的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人性》读书笔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rp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