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应该是一个孩子的天性,可现在很多孩子都不怎么会玩了,尤其是城里面的孩子。
十多年前,在学校操场,在小巷子里,时长能看到小孩们放学后在踢球、踢毽子、跳绳的场景,他们笑的那么开心,甚至还有点震耳欲聋。若是再早十多年,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随处可见孩子们丢沙包、滚玻璃球、翻卡片、滚铁环、骑马打仗、或模仿电视人物进行情景演绎的场景,他们的笑声更是无忧无虑,开心自在,透着一股童真的野性。
时过境迁,曾经的顽童已经成了大人。当如今的大人们把自己曾经玩得不亦乐乎的古董玩意摆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们还会玩吗?还玩得起来吗?我想大多数小孩应该提不起兴趣,也玩不起来。随着电视、电脑、平板的普及,随着内卷式课外培训班的兴起,曾经应该是洋溢着孩子们活泼的笑声的操场、小巷子、田野……已经变得越来越寂静,甚至显得有些荒芜起来。
笔者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那是一个物质还不丰裕的年代。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也不怎么有心思去管我的学习。因此,我和其他小伙伴的童年大多完全处于放养状态。每天放学都是没心没肺地玩,昏天暗地地玩。一直要玩到,大人们扯着嗓子喊,拿着竹条子追才肯依依不舍地回家。
那个时候我们的“玩具”(如果能叫玩具的话)大多要靠自己手工制作。用来跳的皮筋是偷偷从裤头上扯下来的松紧拼接的,沙包是自己用布头手工缝制的,弹弓是用铁丝和旧轮胎橡胶条做的,用来滚的铁管是从木桶上卸下来的,刀剑是用木头竹子自己削的,至于各种玩偶和汽车之类的是用泥巴自己捏的……为了玩,我们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还经常在一起分享各类玩具的制作经验。八零后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可以说是“玩”出来的。
而今的小孩根本瞧不上这些土玩意,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家里不是赤贫,几乎每一个小孩都有十件以上像模像样的玩具。各类造型逼真漂亮的洋娃娃、汽车、机器人、小动物、积木……应有尽有,极其繁盛,而且能走、能说、能跑、能唱、能跳。笔者家的小孩,从她会爬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停地给她添置各种玩具,几年下来,足足积攒了六大箱子。这些玩具要么很快就缺胳膊断腿,缺轮子少脑袋,要么就很随意地散在沙发下、床下、桌子下、电视机柜下吃灰,要么就是连封都没拆,彻底被遗忘……看到这一幕,我很心疼,也有点为自己的童年感伤:如果我的童年能拥有这些玩具(哪怕是残破不堪的)中的任意一件,我都是校园里最靓的崽。我们绝对会物尽其用,把它玩出各种花样。
为何现在工业这么发达,玩具做的这么好,种类如此丰富,可孩子们却不会玩,也玩不出花样来了呢?我想,正是因为玩具太丰富,太唾手可得抑制了孩子的兴趣与创造力。孩子想要任何玩具,不管是普通的还是智能的,家长们都会给他们买到,不像我们儿时只有通过自己制作才能勉勉强强获得。得来如此容易,自然不会珍惜,得来如此不易,自然倍觉珍惜。工业生产已经逐渐地取代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八零后的童年,不仅玩的要靠自己的双手,就连吃的有时也要靠手工制作。
笔者小时候很难吃到糖,各色水果、雪糕和冰激凌那是想都不要想。那我们用什么当零食吃呢?酸枣糕、红薯干、爆米花,泡菜、烤红薯、煨鸡蛋、辣椒酱……而且这些东西还不常有。那时,笔者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帮父母做红薯干,和他们一起洗红薯、煮红薯然后切成片,在阳光下晾晒。锅里煮红薯剩下的水,接着熬就能熬成甜得发腻的红薯糖。这红薯糖,我母亲只允许我吃一小部分。因为绝大多数都要用来做红薯糖米糕。这种红薯糖米糕是用爆米花和红薯糖搅拌在一起,压模再切成一片片做成的,又香又甜又脆,绝对是难得的“奢侈品”零食。笔者的童年“零食”是如此匮乏,因此经常和伙伴们到山里去掏鸟蛋、到河里摸鱼、到水塘里摸田螺甚至到别人果园里偷水果来补充。相比如今的孩子,我们吃的东西是如此的朴素和粗陋不堪,但着实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食物。
当今的孩子和八零后小孩相比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可以说是被美味的食物彻底包围。每次带小孩外出游玩,孩子不仅玩得好(四处都是游乐场),还吃得开心。五颜六色的糖果,各种口味的糕点,香喷喷的烤肠,白白嫩嫩的奶昔,勾人食欲的麻辣烫……可以说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的。孩子经常看到什么就嚷嚷着要吃,吃了没几口就扔掉(就像扔玩具一样),在如今孩子的眼中,这些吃的东西好像不需要用钱购买一样唾手可得。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为了吃到大人承诺的一根五分钱的冰棍,硬着头皮收了整整一晒谷坪稻子的场景。当最后一担稻子挑回了家,我躺在稻草垛上吮吸着甜甜的冰棍是如此的满足和惬意。
有时候,我真的想带着女儿一起穿越到二三十年前,要她好好看看自己的父辈们玩的是啥,吃的是啥。要她好好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针一线恒念物力维艰啊。除此之外,我也希望我孩子能多吃爸爸曾经吃过的那些纯绿色无污染的食品。我想告诉她,不要被那些五颜六色、稀奇古怪、香气扑鼻的“食物”所吸引,大多是科技与狠活。可我每次把奶奶给她准备的乡土食品递过去时,她连看都不看,尝都不尝,我心里很难过。但我又怎么能怪她呢?
导致当今小孩不会玩或不愿玩,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泛滥的电子产品,电视、手机、平板……每一样都能让孩子上瘾不能自拔。这也与家长刻意“放纵”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