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我们,总是说着要战胜拖延、克服拖延,恨不得把拖延弄死,因为它太坏事了。
但,为何,那么多人想努力地想摆脱它,它却能如此顽固不动一动呢?
你想想,跟你的爱人、小孩沟通,是理性奏效?还是感性奏效?
那对拖延呢?它就是你形影不离的朋友。
理解拖延
001 我们都有拖延基因
人类顶着一颗非洲稀树草原旧石器时代的大脑和情感系统,从同质化的小型熟人原始社会,进入了异质化的大量陌生人聚居的现代社会。
在我们老祖宗那里,也许懒惰和拖延并不是坏事——“太过好动、做很多计划、没事冲击舒适区”是件很危险和消耗热量的事——“吃了就躺倒、明天的事明天再说”是个不错的生存策略。
进化心理学认为,现在我们定义的 “拖延”基因——过去某个时段肯定保护过我们。
但是我们顶着这个大脑进入今天的 “永远在线、随时干扰、信息过多,思想变浅” 的现代互联网社会(见文章7-1),问题就来了。
002 现代社会是拖延诱因
在多变化,多线程,多协作的现代社会,我们经常需要调整进度——或提前,或推迟,其中那些后果有害又没必要的推迟——“拖延”就开始了。
现代社会有许多强化拖延的陷阱:
专业分工:这种分工让我们只见砖头,不见金字塔,难以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吸引力。
复杂系统反馈缓慢:许多任务需要很长周期,才能看到成效,反馈不及时;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很容易陷入“小完美”,而看不到“大完美”。
商业社会关注结果: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与淘汰机制,让我们为成果患得患失,很少能体验过程之美。
网络随时提供吸引力:当我们有逃避眼前任务的冲动时,网络马上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庇难所:微博、微信、淘宝、游戏……
003.自我评价
一旦我们自己认为拖延是一种病,认为是 “自律失败” 、 “意志力不足” 的结果,随之而来的坏情绪反而更伤害自己,更加拖延。
——有人是拖延之后特别自责;有人是贴上标签以后特释放——原来是因为我有病,不治了——这些负面情绪,危害更大。
感性对待拖延
004 首先接纳
拖延是一种正常的习惯,对于拖延,最好的策略,是先接纳。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从今天起,别粗暴地对自己说:“你看你又拖延了!”或者是“我又拖延了怎么办怎么办?”
要学会鼓励自己,对自己说:
“哦,拖延你来啦——老—师—好!”
“这次有进步,我马上发现自己拖延了。”
005试着和自己谈条件
别当法官,试着当个谈判员。
“If我拖延了,Then我就好好享受拖延20分钟。”
这期间别想着做事了,就全心好好玩一会——拖延不做任务的时间里好好玩。毕竟就像有句话说的:“Time you enjoy wasting is not wasted time.”—— 你在享受中浪费的时间,并不是浪费时间。
然后——“If我已经拖了20分钟,Then我就工作5分钟。”
如此循环。估计用不了几次循环,你就可以做“该做”的事了。
006向拖延请教
请教也是个好方法,可以试试 “心理位移” 的自由书写方式。
第一行你可以这么开头:
我开始拖延,是因为……这教会我……
然后写完以后,另起一行写同一个事情,不过这次要换第二人称:
你开始拖延,是因为……你学习到……
然后写完以后,再另起一行,这次用第三人称写这件事:
他开始拖延,是因为……他学习到……
写完你就会慢慢理解拖延背后的很多心绪,情感上也能理解了。
总之: 你得学着感性些——接纳拖延、哄哄拖延、学习拖延,这个拖延自然就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