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们聊聊刚上映的中国硬科幻影片——流浪地球。没有吹捧的意思,事实如此,很不错。
影片采用群像描绘和典型聚焦两种手法,讲述了太阳寂灭,人类建造推进机携地球逃亡的故事。说实话,影片和原著《流浪地球》有很大不同。虽然原著很经典,市场反响很好,但是电影毕竟不是小说,影视行业和出版业的受众也不同,大幅度改改编在所难免,不过对我们这些原著粉也仍算是有些遗憾。不过这部影片的监制正是原著作者大刘,也保证了影片具有一部分“刘慈欣硬科幻系列作品”的原滋原味。
改编的剧情同样经典。无论是“流浪地球计划”,为坏掉的推进机装“火石”,还是主角刘启、韩朵朵私入地表,众人点燃木星拯救偏移地球,都很跌宕起伏,张力十足。
演员卖力,演技在线。屈楚萧饰演的刘启,将角色对父亲的不解,甚至记恨演绎的真实至极。还有吴京,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等一众演员,也对这部影片的塑造,起到了巨大作用。
中国的科幻文学发展时间较短,科幻电影在这之前也基本不具备太扎实的基础,《流浪地球》能如此出色,也证明了中国硬科幻真正具有了走向世界的实力。
总的来说,无论是特效还是特技,剧情还是内核,《流浪地球》绝不会让中国的科幻迷和观众失望。
科幻作家童恩正认为中国的科幻作品应该更多的是“普及科学的人生观”,而这个影片也做到了这一点。在原著的世界观中,对于人类与地球未来主要有两种分歧——地球派和飞船派。飞船派类似于西方科幻界的“火种”计划,既在地球面临灭顶之灾时,从人类中选取一部分精英,组成小分队,乘坐飞船去往宇宙找寻适宜生存的星球,以保留人类文明的火苗。追本溯源,这种思想其实来源于《圣经》当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亚当是男人,夏娃是女人,一男一女繁衍出人类。西方科幻自然就受到了这种想法的荼毒。影片中,人类联合政府制定签署了“火种计划”,在地球无法脱离控制时,空间站放弃地球,飞向宇宙,保留人类最后一丝希望。
但是只有“男女”就能具备创造一个文明的能力吗?当然不能。
所以《流浪地球》借刘培强之口说道:“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而这正是地球派或者说是中国人人生观的具现。不抛弃,不放弃地球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物种,当面临灭顶之灾时,人类将携着地球一块逃离,万国与共。
文明的创立不是一男一女,一个分队就能承担的,它需要人类这个种族全体才能产生并且永久延续下去。
这部电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考验的东西。在最后关头联合政府决定舍弃地球只拯救一小部分空间站人类;周倩害怕再死一个救援队的人,开枪摧毁了能拯救杭州市地下城几十万人的火石,在收到救援消息后各救援队选择沉默一去不返;王磊为了任务不去营救韩子昂,这是人性的恶。刚子救了韩子昂,自己被电梯砸死;王磊因为无力营救杭州市几十万幸存者愤怒的打完枪膛最后一颗子弹;刘培强坚决反对叛逃,反对放弃地球,为了燃爆木星慨然赴死;联合政府支持刘培强的计划;各个救援队返回撞向塔帮助推动撞针,这是人性的善。善与恶,好与坏,其实对人类来说并没有一个固定标签,主要在于当你面对选择时会朝哪一方面想。
看完电影后,朋友告诉我,这部影片可能也向中国科幻界的几位知名作家致敬了。如“刘”培强,“韩”子昂,“王”磊,“何”连科分别致敬了中国科幻界的知名作家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等人。
《流浪地球》兼具了庞大的世界观,绚丽专业的特效画面,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正到极点的价值观。
我认为其中最使我震撼的镜头是一个白人,在车里拿着一杆枪,指着自己的头,然后镜头一转,车头一亮,发出一声巨响。
这只是一个典型聚焦,但是又何尝不代表着当时幸存人类的群体心理呢?地球正在撞向木星,几十万人类救援队在成功修复转向机,推进机之后,任然无法使地球脱离木星引力,重回轨道。而且联合政府也已遗憾的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失败,人类已经毫无希望。这一刻,人们心中笼上了绝望的云翳。疯狂,崩溃,恸哭,失望,迫使一个士兵内心只剩下了自杀这种懦夫般的死亡方式。那么,那些心理更加脆弱的普通人呢?他们只会更加绝望。
那声巨响,让我想到了身为一个普通人,最难的事就是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仍然咬紧牙关活下去。
但是当看到刘培强眼含热泪撞向木星,刘启为了拯救人类不顾生死,何连科在安装启动程序时点起香烟,烟雾缭绕中安静死去时,我只想到了那句话——
何必绝望,生死如常!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