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篇关于这部小说的读后感——从六个方面浅谈我眼中的卡拉马佐夫,如后记中所言,写的时候心里是没底的,没读过或不了解此书的朋友若因我的文字对这部小说产生偏见的话,那我会产生深深的愧疚,这实在不是我的本意。
总的来说那篇文字写的很主观,仅仅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表达这部小说给我的感受,再说一遍,我完全不敢报以僭越心理,将自己拔高到评论家的地位对《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评头论足,我没有那个资格。
令我没想到的时,文章发布后竟收到许多朋友的点赞和留言,这令我始料不及。在此首先感谢这些朋友,不管您是细看还是简单浏览,是诚心喜欢还是人云亦云,我都万分感谢,毕竟您花费了一点自己的宝贵时间。说到这我认为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这样的审慎意识:你所创作的东西要能配得上读者为之投入的时间。当然不止作家,每个行业的产出者都该有这样的意识。
言归正传,说说今天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旨在回答留言中的问题:
第一、关于核心思想提炼不足
《卡拉马佐夫兄弟》本身就是一本极其主题思想极其复杂的小说,毫不夸张的讲,如果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那么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个卡拉马佐夫。
你可以说它是一部宗教小说,你可以说它是一部哲学小说,你可以说它是一部犯罪小说,你也可以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甚至弗洛伊德从这部小说中提炼出许多心理学精髓,不一而足。所以作为读者,你很难给它定性,更不用说去提炼核心思想,因为这部小说中关于自由、宗教、信仰、罪恶、人性、理性思想、社会主义等等都能成为其主题,虽说从行文角度出发你可以选择其中二三作为文章主旨,从而使文章主题鲜明,但那样对原著来说颇有些以偏概全,不了解此书的朋友会不会因为你的文章就对这本书加以定性,“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这样的想法不能用在此类文章上,激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去感受,去给出自己的想法,这才是我的本意。
你不要告诉读者这是什么样的书,你要让读者自己去认定这是什么样的书。
第二、关于情感无法引起共鸣
首先承认有我文笔逊色的原因,在此表示歉意。其次我们再说说这本书,这本书成书一个半世纪以前的俄国,当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知的“俄罗斯联邦”,而是“俄罗斯帝国”,了解欧洲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就政治体制层面来讲,这完全是两个国家。
所以对一个发生在近150年前的异国土地的故事,作为一个中国读者,就其故事本身而言,你能有多大的情感共鸣?举个例子,小说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多次使用俄文和拉丁文混合,有点像中文的谐音字,可是经过翻译,只保留了原意,语言艺术大打折扣,如果你不精通俄语,如何精准把握人物所要表达意思和其内心活动?
在写上篇文章时,我没有概括小说的内容,只是从中选取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几个章节,浅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也实在没有要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想法,说实话我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并没有多大的情感共鸣,更倒是不断陷入各种想法的对立思考中,比如“他到底有罪没罪?为什么有罪,为什么没罪?”,我想比起一味去迎合读者的情感需求,一味地想着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观众在脑海里做理性思辨应该会更好点。
第三、其他一些问题
上面两个主要问题回答完了,下面就剩下一些细枝末节了,比如有朋友说不建议写宗教与信仰类文字,容易引起争议,我想说出这样的话,可能您已经在根本上否定了价值趋同,而这,恰恰说明关于这类话题有写的必要性。
还有说文章中用词有误的地方,比如应该是“宏大”而不是“弘大”,要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只需要搜索一下二者的区别:“弘大偏向精神层面的宽阔和宽广;宏大偏客观事物,指规模、空间和气势的巨大。”我想就《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书,用弘大还是更准确点,您说呢?
我不是一个拆书人,也没有那个本事和能耐,活了二十多年,我连自己都没拆解清楚,又怎么敢妄自拆解那些伟大灵魂,我只是一个分享者,分享我的读书感悟罢了。
最后,不管您是喜欢讨厌,是赞扬还是批评,所有的建议与意见我都接受,谁让我们都爱阅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