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汇报完了,效果还不错,客户最高层领导给予了积极的反馈,甚至为其中部分内容竖了大拇指。有两位同事此前还为我准备的片子感到很担心,结果证明当初的担心有些多虑了。我很欣慰没有给团队丢脸,辛苦的准备总算有了一个比较好的交代。其他同事也都讲得不错,不论PPT展示起了多大的作用,事情顺利推进到了新的阶段,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把准备这次PPT演讲的一些新思考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为这件事画上一个句号。
第一,如何对待别人提的意见?
经常做PPT的人都有体会,最怕审片子。每个人的思路都不一样,你到底听谁的?如果你是给领导做片子,那肯定是听领导的了。但如果是你要去讲,别人的意见如何对待?这里面还是有些讲究的。你需要对意见进行分类:哪些意见是反映客户需求的,哪些意见是表达方式方面的,哪些是专业性方面的,哪些是大逻辑问题,哪些是局部逻辑问题,等等,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不同。但总体上,你必须自己对演讲结果负责,因此,你必须有自己的完整逻辑,你还必须把组织的意图编织到你的大逻辑当中,在这个前提下去有选择地处理别人的意见。最最重要的,就是永远不要忘了目的,不管用什么样的逻辑讲,用什么样的故事包装,你必须清晰地传递你的意图。
第二,现场的聆听不可或缺
刚接到任务时,我的领导给我们传递过客户的需求,但你总会觉得不够踏实。一方面可能是信息衰减的问题,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你没有亲自见到客户的面儿。现场聆听客户的想法,你能感受到一个人观点的其他证据,比如他重复的次数,他的坚定的眼神和语气、其他人的补充等等相关的佐证信息,还有很多非现场感受不到的也无法言传的气氛。所以,你必须面对你的客户,才能更准确把握他的需求。
第三,如何控制演讲的时间?
七十多张片子要在半个小时讲完,前提是你要传递足够的信息给客户,而不是kuakuakua翻片。你必须设计讲的节奏,哪张片子要详细讲,哪张片子要略过,然后进行反复演练,以决定用什么样的语速,必要时再调整片子的节奏。头一天晚上我演练了三遍,时间基本控制在了36分钟左右,第二天早上,又微调了节奏,演练了两遍,这时候已经确信可以控制时间了。我没有写备注的习惯,因此,每次这样的演讲都要十分认真地练习。
第四,如何让听众觉得亲切,有共鸣?
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奢侈的期待,特别是在完全不了解你的听众的情况下,能不“砸锅”就不错了!但也正因为它奢侈,所以值得努力。虽然你没有见过这个人,但你可以了解他说过什么,特别是他反复说什么,这有助于你把握他的诉求和核心关注。我在准备片子的初期,浏览了大量的客户公开发布的信息,了解到企业的战略,在IT方面的关注,也了解到最高层领导对企业的期望。当你看的材料足够多时,便大体能够感知到企业的“脉搏”。做片子时,有意识的去迎合客户关注,如果能够给企业的已有思想注入新的元素,自然能够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赞许,即便他不接受这些元素,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想,客户最高领导给我竖大拇指,大概是因为我做到了这一点。
第五,同样的片子,如何讲出不一样的感觉?
前一天晚上,同事转达一位客户预审片子的意见,说片子太技术了,汇报时领导可能听不下去。听到这个,我心里面是有点儿难过的,辛辛苦苦这么多天,如果真的是这样,岂不前功尽弃?但我仍然耐心了解了客户的具体意见,凭心而论,有些意见是需要考虑的,毕竟他也是听众和利益攸关者之一。但如果真的全部采纳,片子就要推倒重来,时间不允许,更重要的是,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意图。所以,征求了我的领导的意见后,决定坚持我们的内容设计。但我需要接受三个挑战:一是需要在保持原有内容的情况下,兼顾这位客户的诉求;二是要把非常技术的内容讲得尽量通俗;三是在片子增加的情况下压缩演讲的时长。
为此,我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增加了五六张片子,迎合那位客户的意见
2、把放在后边的两张更适合领导口味的片子调到第一章节,以便在最开始时吸引住领导
3、隐藏掉两三张太过于技术,不演示也无伤大雅的片子,削减一些技术氛围,同时节省时间
4、演讲的时候,使用尽量口语化的语言,遇到生僻的技术术语,说明其出处或举些例子
所以,七十多页的PPT我用了刚好半个小时讲完,而且所有的片子都得到了适当的展示,也没有觉得时间有多赶。两位曾经为我捏把汗的同事,听完之后都十分诧异,他们可能在想:居然还能讲出这样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