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有了一些进展,但还是没完成。
吃早饭的时候按照惯例进行英语泛听,完成了周复习打卡。
今天的真题听力有点难,没心思做进去,挺挫败的,有声书也没精读。
重新整理了一下Anki卡牌,做完了复习。
因为身体原因错过昨天的集体体检,改期下周,昨天去体检的同事把心得和经验告诉了我,还主动提供了一些窍门,并且建议我不要做体检项目中的胸片,说那个地方的胸片不准,白吃一趟辐射,建议我自己另行做CT,可以进医保。感谢同事分享这个重要信息。
稿子还是拖到了下午才开始写,这种感觉很难受,正好网易公开课推送了一集ted演讲,主题是关于拖延症的,点开看了下,挺有感触的。
喜欢演讲者的风格,风趣幽默,通俗易懂,非常形象地用猴子、掌舵人和惊奇怪兽三个形象解释了拖延症者在进行一个任务时,大脑和内心经历了哪些活动。
拖延患者通常表现为不到截止日期不干活。在此之前,他们通常计划地很好,但真正施行的时候,脑子里就像住着一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开始三心二意,特别容易被别的事情分心,直到截止日期前才惊醒过来,开始拼命补救。
其实,拖延症不是不能完成任务,只是喜欢享受当下的快感,他们在拖延的时候,感受不到过去,也想不到未来。也许,大部分人多少都有拖延的经历。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人类有及时行乐的倾向。那些看上去生活很有规律的人,掌控力很强的人,他们只是懂得更多管理自己的方法,更善于用理智说服内心的猴子暂时安静。
演讲者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截止日期。有些事情,有些任务是有截止日期的,所以在这日期之前,即使拖延症者还是可以将任务赶制出来,不论质量如何。
但问题是,我们人生中有很多关于自我提升的任务,比如培养技能、自主学习,这种事情,看上去并没有截止日期。那么当我们陷入拖延,这种可有可无的任务就会一直在原地打转,很难有所精进。
那怎么办呢?他在最后引入了一个生命日历的概念,对我很有启发。
有些事情虽然没有截止日期,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期限的。
生命日历就是将人的生命长度作为截止日期,将人的一生用横线竖线画成格子,直观地展现出来。
假设一个人的寿命是80岁,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月的话,那么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960个格子。
我从网上打印了一张生命日历,把走过的时间全部都涂上颜色。我今年26岁,那个格子看起来已经去掉了近1/3。这种视觉冲击一下让我清醒过来。原来我已经浪费了这么多时间。
以前我一直觉得,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好像是很功利的行为。看到生命日历后,我陷入了沉思。也许,有时候功利一点并非坏事,至少有目标可以让自己有所精进,好过虚度光阴吧。
我一直想体验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但这么多年始终不过一句空话,没有细化和可执行的抓手。在我内心深处,我还是希望可以在这有限的生命里,留下更多自己存在过的痕迹,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去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为什么不行动呢!我的这一秒都不会比上一秒年轻了,不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