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习小组的展示更加多样化,增加普遍性?这是我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后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在如何合作上花太多的精力。毋容置疑,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交流是精髓,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但是合作之后的小组展示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比如组员之间的任务分配、个人表达能力的提升、个人自信心的提升、组员之间的信任感、相互鼓励后的进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昨天看到徒弟在朋友圈里晒了她们班上课时,给小组在黑板上书写展示每个单元梳理的知识点,很受启发,于是我也依样画葫芦,在我班上也进行了这样的复习方式。
我先是给每个大组分配任务,刚好我们有四个大组,前面也刚好学了四个单元,然后每个组负责一个单元的整理。
具体来说,我把整个流程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个环节,我让他们是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把负责的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然后做好笔记。这个过程我是让他们在课后去完成的,他们在交流合作的时候,我也去进行了观察了解,对个别小组的进行了指导。我发现他们每个小组的组员都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找出各自平时上课做的笔记,还有之前发下的资料,课本,练习册等等,能够用上的都用上,他们都想办法尽可能地把自己负责的那个单元的知识点做更好的归类总结。
第二个环节,我是让他们把各自整理出来的材料写在黑板上,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刚好教室的黑板有四块,我就给四个小组每组一块黑板的地方,让他们尽情的发挥自己小组的智慧,尽可能的用比较简洁的方法,把自己负责的那个单元的知识点在黑板上写出来、画出来。在这个环节当中,他们也做的非常好,能够非常合理的进行分工,字写的比较好的同学负责写字,画图比较厉害的负责画图,其他的同学负责帮助他们整理材料,递送粉笔、工具等,这个环节我大概给了他们20分钟的时间,各个小组把自己负责的单元知识点基,本上能够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第三个环节,是让他们到讲台上说,让他们参考黑板上自己整理出来的材料,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尽可能的多举一些例子。这个环节我增加了一个简单的评价,就是四个小组当中,通过大家的投票评出一个表达最好的小组,为了鼓励他们组员大胆的、声音响亮地的去表达,我还设定了特别奖,就是不管你说的如何、表达是否清楚,重要的是组员全部参与,声音响亮,就可以获得这个特别奖,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加分奖励。在这个环节当中,虽然有些同学是照着黑板的内容念的,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能够上台大声的表达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还有几个同学更厉害的,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完全有一个小老师的风范。后来上台展示的小组也是越来越好,他们会根据前面小组的经验进行一个自我的调整,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全部小组展示完之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问话调查,我问他们这样的上课的模式,你们觉得收获大不大?有几个同学反馈还是比较好的,陈诗慧说:“这样可以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吴运婷说:“通过这样的表达,让自己又复习了一遍,对相关的知识又更加牢固。”曹均羽说:“这样的上课模式让他们小组配合更加默契,更加团结。”周英俊说:“上台还是会紧张,但是我想,说多几次就好了。”叶桂林说:“这样经常说能够让自己更加自信。”
通过他们的反馈以及我的观察,我认为这样的上课的模式可能对于考试的成绩起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经常刻意训练,一定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比较大的提升:
1.体悟到学习的快乐,对于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能够大大的提升的;
2.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参与度会有大大的提升,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3.对他们的自信心建立也是有帮助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
4.通过这样说的方式,能够让他们真正的去理解这些知识点,真正拥有这些知识;
5.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和谐的同伴之间的关系,增强组员之间的沟通,通过这样共学的方式,共同提升。
不管怎样,积极去尝试,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去努力,帮助他们提升兴趣,建立学习的信心,体悟共学的快乐,或者这才是对他们一生有益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