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你现在怎么越来越不礼貌了?路上碰到叔叔阿姨也不叫?看见爷爷奶奶也不叫?”
晚间步行锻炼时,突然听见了一位父亲正和推车里的女儿说话。他的这段问话引起了我的好奇,不禁放慢脚步聆听起来。
女儿沉默了好一会后含糊不清地说:“因为爷爷奶奶要睡觉了呀!”
“爷爷奶奶在路上走,怎么会睡觉呢?”
“因为我没空呀!”被爸爸否定后,女儿迅速响亮坚定地回答了第二声。
听到这儿,我不禁哑然失笑,心想这可爱的小女孩真是天真无邪、口齿伶俐啊,同时也佩服父亲的耐心和童心。
她真的懂父亲口中的“不礼貌”吗?她根本不懂。
父女俩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胡扯着,相谈甚欢......这时眼前出现了一个人,画风马上变了。
街头感悟|有趣的父女对话女孩叫了一声妈妈之后,爸爸和妈妈就立刻聊起天了,其实妈妈问的都是女儿的问题,如“今天你有没有自己走路呀?”但还没等女儿回答,爸爸就接过了话茬,“当然有了。”
就这样,妈妈每问女儿一个问题,爸爸就抢先回答一步,所以说着说着就没女儿啥事了,变成了俩人的聊天。
女孩很快就把脑袋耷拉在了推车头部,一个人开始喃喃自语,可是谁也没听见她在说什么。
我想她是不是在说:怎么妈妈一来就全变了,连我说话的机会都没了,真不好玩。
我猜她肯定撑不了多久。
果真,待我走出一段路后,就听见了爸爸的声音:“干嘛?你不想坐了?要下车自己走吗?”
然后,我转头看见小女孩挣扎着下了车。
估计她已经无法忍受爸妈的忽视,于是一定要下车引起父母的关注。
这还算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热情好动的小女孩,如果换作是一个内向的小孩,又会怎样呢?
我想内向的小孩是不会这么大胆地去反驳爸爸的质疑吧,ta肯定会默不作声,然后暗暗地在心里给自己种下了“我不礼貌,我不是个好孩子”的标签。
其实以上的一幕幕是多么的熟悉。
我们成人总喜欢用成人化的眼光去看侍孩子,一不小心就给孩子扣上了帽子如“不礼貌”。在日常亲子教育中,批判指责是我们的常态,可孩子天真的回答告诉我们其实ta们并不懂我们的客套和世俗,ta们只会真实的感觉和反应。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上映的一幕便是我们总喜欢经常逼着孩子向陌生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问好。如果孩子一下子没反应,我们马上会说ta没礼貌。
其实孩子第一次不和陌生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问好是很正常的,这也是孩子天生的一种自我防卫,如果你一味地强求,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原本等孩子与陌生长辈熟络后自然而然就会的一种反应经你一催化,ta下次可能就真的不会问候了。而且,孩子会不会问候,喜不喜欢问候,这和孩子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会畏惧父母的权威,会迎合父母同时也慢慢失去了自己的童真甚至会变得唯唯诺诺,不敢真实;有些内向的孩子则会在父母的责备声中沉默不语,从此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如果你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热情招呼的习惯,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假设你是妈妈,让孩子打招呼的对象又是你的一位女同事,这时你可以这么说:这是妈妈的同事,你可以叫ta阿姨哦!然后你再看看ta的反应。
一般孩子只要在消除了陌生感并感到足够安全的情况下都会开口打招呼,当然也不能排除个别孩子会比较胆小害羞,一时开不了口,这时你也千万别勉强ta,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另外,以上父母“替代式”的回答在我们的日常家庭中也很常见。我们总是那么地着急,怕孩子回答不上,回答不好......就这样慢慢地剥夺了ta们的话语权,扼杀了ta们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家里的孩子越来越不会说话,越来越不爱表达,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司空见惯?
......
你是不是这样的父母?小时候以“爱的名义”剪断了孩子的翅膀,长大后却责怪ta不会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