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心理读书
心读《老子》| 38. 世界光如水月,人心皎若琉璃

心读《老子》| 38. 世界光如水月,人心皎若琉璃

作者: 之衡 | 来源:发表于2022-11-01 00:08 被阅读0次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大义】

    上德之人,不以德者居之,所以有德。下德之人,一旦有德便自居有德,所以反而失去了德。

    什么是德者?德者,以无为而为之,他们顺其自然,不窥不问,体道而行。

    什么是仁者?仁者,有所作为,但不带任何的目的性。

    什么是义者?义者,有所作为,同时也带有特定的目的。

    什么是礼者?礼者,有所为可又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就伸出双臂强迫别人顺从。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没有了道,才有了德,没有了德,才有了仁,没有了仁,才有了义,没有了义,才有了礼。

    礼的出现,标志着忠信开始变得不足,祸乱也便应运而生。

    过去的那些所谓有识之士,仅仅只是把握了道的浮华表象,这其实就是愚昧的开始。

    所以说,大丈夫应当立身淳厚,不居浅薄,内心实在而不流于浮华。

    【心读】

    这一章很长,也是《老子》一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老子》一书之所以被称为《道德经》,就是因为第一章和第三十八章。后世根据这两章,把《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合称《道德经》。

    在这一章中,老子提到了道的堕落。在老子看来,整个世界并非处于进步之中,而是逐渐退步的。从最初的道治天下,退为后来的德治天下,而后又逐渐退为仁治、义治、礼治。

    历史到底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或许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我们选择前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就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观点。科技其实并不万能,它所能带来的改变终究也是有限的。科技可以让我们的外部生活变得更舒适、更快捷、更方便,但却无法让我们的灵魂变得更善良、更安宁、更完满。

    从老子的角度来看,人类其实是退步的,这种退步,我想就是指我们内在心性的退步。我们正在离“道”这个本体愈来愈远。有意思的是,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教主,都有相似的看法。在佛法中,历史被划分为三个时代,正法、像法、末法。在末法时代,众生三毒心(贪嗔痴)炽盛,修行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在《圣经》中,也常常谈到人因为原罪而逐渐堕落。在基督教看来,世人无法实现自我救赎,而只能等待救世主弥赛亚的再次降临。

    我有时候读到这种观点,内心会感到一丝凄凉,情感上并不愿意接受,但理智地想想却又有些道理。看看如今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汩没在茫茫欲海之中。他们对身外之物汲汲以求,而心灵却又极其空虚。我们的肉身正在向着欲望所屈服,而我们的灵魂也正在因为欲望而迷失。我们变得轻浮、急躁、甚至有些庸俗,我们在声色犬马的世界中自我迷醉,内心又从未感到真正的幸福。纵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极为富裕,却依然不能摆脱烦恼,因为我们的精神生活还是那样贫瘠,贫瘠地一如无垠的荒漠。这就好像古希腊的哲学家伊壁鸠鲁说的那样:“富裕的本质不是减轻烦恼,而是变换烦恼而已。”

    烦恼就是我们的影子,它总是跟随着我们。一个人要去掉自己的影子,有两种方法,要么彻底融入黑暗,要么通体发光。 但前者,只会让我们成为魔鬼,而后者,却可以让我们成为天使。

    与其相信这个世界正在不断倒退,我更愿意相信我们人类有自我完善的可能。世人皆可成佛,人人皆可为尧舜。“道”其实从未真正地离开我们,一旦我们的心恢复到最初的真朴与明净,光明就会继续与我们同在。

    我始终坚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善良的种子,如果我们用爱的雨露去浇灌,它便会像颗树一样,在我们的心魂深处扎根、生长,最终撑起一片名为幸福的天空。只要善良的种子还在,这个世界就依然可以光如水月,而我们的心也依然可以皎若琉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读《老子》| 38. 世界光如水月,人心皎若琉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gd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