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即创新;思维是把探索与发现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性进行逻辑推导的能力和过程。简言之,设计思维就是通过发现事物的本质,为达成改变世界的愿景而进行创新探索的方法论体系。
设计思维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离开了人的需求,无论多么牛掰的设计都毫无意义。
很多年前看到过一篇报道,讲的是洁厕剂最开始的发明。该发明来自于一位下岗工人(具体名字忘了),因一时困顿呆在家里,闲来无事便决定打扫卫生,当他对马桶进行清洁时,发现上面的污渍怎么刷都刷不干净,而且清洁过程让人无法忍受。他灵机一动,是不是可以做一个产品,不用这么费劲就能把马桶清洁了呢?正好他自己是学化工的,于是经过多次研究、实验,做出了一款可以轻松搞定污垢的化学剂制品。这就是通过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与感受而进行的创新设计。而从观察到厕垢难清洗这一现象,从而产生轻松除垢的愿景,进一步提出如何生产合适的产品这一问题,再到制成产品-洁侧剂。整个围绕现实生活需求为目标的设计过程就是设计思维。
但是生活中我们并不是有机会对所有的事或者产品亲身感受。这就需要展开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
火车相对其它交通工具既安全又快捷,但曾经搭乘率并不理想。为了让更多的人坐火车,就需要找到相关问题进行改良。接受任务的IDEO设计公司并没有想当然的对火车的结构,如空间大小,座位的排放等进行调整,而是深入到乘客中,通过大量的调查与访问,发现人们不坐火车的根本原因在于购票和取票乃至上车的流程太过繁杂而影响了人们的乘车愿望。于是仅仅通过简化顾客的购票与乘车过程就解决了问题。
一般人的惯性想法都是人们不坐火车当然是火车本身的问题了,如坐位不舒服或火车太小等,但设计师首先想到的是用户的感受与需求,再从大量的调查入手,基于现象探索问题。
通过以上2个事例充分说明了设计思维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取证,明确客户的需求点,多角度的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设计思维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设计精神。
美国IDEO的创始人David Kelly之后又成立了D.School设计学院,将设计思维分成五大步骤:同理心思考,需求定义,创意构思,原型实现,实际测试。
第一步同理心思考也就是换位思考。比如一个工厂主想知道为什么垃圾桶里总是倒入了大量的饭菜,就应该和工人同吃同喝一段时间,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工人浪费粮食或者挑食。
第二步需求定义。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精准定义客户的需求。只有明确了客户的真正需求,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如何让工人上班时间精神状态更好就不是精准问题,而如何让工人的福利更好,待遇更高,让他们更加自觉自愿地工作才是精准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某些大公司作息待遇的设计思维吧。
理论上早晨9点上班,但公司的班车8点经过你家门口,你是坐班车还是过半个小时后去挤地铁?下午5点下班,但免费的工作餐是下午6:30,心想吃了晚餐再走吧,省得回家还得做饭。吃完晚饭,差不多7点多了,可公司的热水澡堂8点30开放,怎么办?不如洗个热水澡再回去,省点水电费吧。终于洗了个痛快的澡,想想如果10点离开公司,的士费全额报销,算了,再工作一个小时吧,也不差这么一小会儿。
这就是典型的用户需求试绑定加班的设计思维。步步为营,精心设计。其实生活中设计思维无处不在!小到家庭生活,大到国家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设计思维紧密包裹着,真是无设计,不生活啊。
第三步创意构思,基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景而明确了问题后,就要着手为解决问题而进行头脑风暴了。头脑风暴阶段支持一切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想象。同时也需要多元化的差异人才的差与。如工程师,画家,歌手,政治家,科学家,经理,销售人员,理工类的数学、物理、化学人才,文化产业链的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等等各学科各行业的人齐聚一堂,就某一个课题跳出局限,打破惯性思维展开探讨,提出天马行空的解决方案。
比如解决广场舞与居民的矛盾,可以在小区里规划一个专门跳广场舞的区域,也许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第四步原型实现。当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案后,可以制造一个简单的粗糙的产品模型或者制作相应的小场景,对整个使用过程进行模拟测试。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测试方案的可行性,以便进一步修正方案或改良产品。比如前面提到的火车改良方案。当设计师初步设计出购票乘车流程后,再制造一个小的火车站场景,将乘客从购票检票再到搭乘的整个场景模拟下来,就会发现不足之处或不合理的部分,再回炉,进行下一场头脑风暴,得到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第五部实际测试。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将己生产的部分产品投入市场,或进行实地场景应用。让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案,通过用户的反馈修改甚至推翻之前设计方案。这种边使用边改良的设计方式在互联网领域应用很普通,例如系统的升级,版本的更新等,每个使用者都体验过。
既然无设计不生活,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己是怎么被设计思维裹挟的吧。
中小学校为了节省学生用餐时间和节约用水,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用餐卡,班主任每月帮学生们存入定额的费用,学生放学后进入食堂排队买餐。不同的窗口有不同的食物,每个窗口的食物与金额都是固定的,例如卖包子馒头的窗口,每个1元;卖米饭+汤品的,每份8元;卖面条的每份5元等。同学们只需简单的与后勤人员沟通是要米饭+鸡块还是要米饭+排骨汤,同时把餐卡往面前的磁卡机上扫一下就完成了付款,基本上领餐付款只要1-2秒钟就能完成。吃完饭,走出食堂时,顺手将学校的统一餐盘递给食堂门口的后勤人员,由后勤部门负责清洗餐具,学生们擦擦嘴就离开了。每个学生平均就餐时间15分钟左右。学校用设计思维节约了学生的用餐时间,减轻了同学们备碗洗碗的负担,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洗碗用水,甚至是保障了餐具的卫生。这种具有设计思维的用餐方式还广泛应用于工厂、大型企业等。
再比如双十一,淘宝团队设计各类优惠政策、花呗等,剁手党们心甘情愿地将各类商品填满了购物车;微信上的信息提示与小红点;支付宝的全民转发领红包等等,无不是设计的思维!
设计思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一件普通的商品,再到生产生活方式,大到国家建设的政策性战略甚至世界和平与稳定,无不体现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每五年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一个目标和方向。邓小平主席南巡讲话,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这个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用每五年为一个阶段的设计思维提出了让全国人民奔小康的伟大愿景;十九大,习主席代领中共党组织提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中国梦。并开始实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经济共享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我们党的领导人用他们的高瞻远瞩和智慧为中国谋建设,为百姓谋福祉,这就是领导者的设计思维。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在交互设计的讲演中,告诉年轻人设计不是孤立的,不是一个工种,而是解决关系的一门学问,是一种社会机制。并用德国造的事例启发和激励年轻学子们,把“谋物”思维转变成“谋事”的思维。他教育和呼吁年轻的设计师们要㧓住事物的本质,有创新的精神,做第一个从树上跳下来的猴子,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不畏艰险,思想放开,目光放远,引领时代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中国造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
㧓住事物的本质,以人为本,解决大部分人的需求,从“谋物”转变成“谋事”,用解决关系的思维来理解设计思维,这些正是设计思维的"魂"。中国的设计师们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设计之魂,并敢于探索,才能促进中国成为真正的制造大国,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添力量。
网友评论